歴

ㄌㄧˋ

16画

12

dssh

mddm

ggfi

71211

14画

10

13123412342121

左上包围结构

基本区U+6B74

古同“历”。经历、经验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下 部首:止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381頁,第10

同文書局本: 第577頁,第14

標點整理本: 第526頁,第16

唐韻》:郎擊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狼狄切,𡘋音靂。說文》:過也。一曰經歷。書・梓材》:殺人歷人。【註】歷人者,罪人所過。前漢・天文志》:合散犯守,陵歷鬭食。【韋昭註】自下往觸之曰犯,居其宿曰守,經之爲歷,突掩爲陵,星相擊爲鬭。

又,次也。禮・月令》:季冬,命宰歷卿大夫至於庶民。【註】歷,猶次也。

又,盡也,謂徧及之也。書・盤庚》:歷吿爾百姓于朕志。前漢・劉向傳》:歷周唐之所進以爲法。【師古註】歷謂歷觀之。

又,踰也、越也。孟子》:不歷位而相與言。大戴記》:竊盜歷法妄行。

又,疎也。宋玉〈登徒子好色賦〉:齞脣歷齒。【註】歷,猶疎也。後漢・列女傳》:蓬髮歷齒,未知禮則。

又,錯也。莊子・天地篇》:交臂歷指。

又,亂也。大戴記》:歷者,獄之所由生。【註】歷,歷亂也。鮑照詩:黃絲歷亂不可治。

又,歷歷,行列貌。〈古樂府〉:歷歷種白榆。

又,釜鬲謂之歷。史記・滑稽傳》:銅歷爲棺。【索隱註】歷卽釜鬲也。

又,歷錄,文章之貌。見《詩疏》。

又,寂歷,猶寂寞也。張說詩:空山寂歷道心生。

又,山名。括地志》:蒲州河東縣雷首山,一名中條,一名歷山,舜耕處。廣輿記》:蒲州今屬平陽府。又,濟南有歷山,〈漢志〉充縣亦有歷山。

又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信都國有歷縣。又,歷城縣,屬濟南,卽齊州縣也。地理通釋》田廣罷歷下兵,卽其地。後漢安帝建光三年,黃龍見歷城。

又,湖名。廣輿記》:歷湖,在和州城西,周七十里,爲郡之巨浸。

又,《爰歷》,書名。說文・序》:趙高作《爰歷篇》,所謂小篆。

又,與曆日之曆同。前漢・律歷志》:黃帝造歷。又,《世本》曰:容成造歷。尸子》曰:羲和造歷。或作曆。

又,與霹靂之靂同。前漢・天文志》:辟歷夜明。後漢・蔡邕傳》:辟歷數發。

又,與馬櫪之櫪同。前漢・梅福傳》:伏歷千駟。

又,同「壢」,坑也。
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下 部首:止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39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3頁,第24

《索隱註》歷卽釜鬲也。

謹按索隱卽史記註之名,旣稱索隱不得稪稱註,謹改註爲曰。

注解

〔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止部

〔歷〕字拼音是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厤、止、;、厂、󰊛

〔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ì] ⑴ 經過。如:“歷劫”、“歷險”、“歷盡滄桑”。⑵ 踰越。《呂氏春秋•孟冬紀•;安死》:“徑庭歷級,非禮也。”明•;徐弘祖《徐霞客遊記•;卷一上•;遊雁宕山日記》:“一步一喘,數里,始歷高巔。”⑶ 過去、已經過的。如:“歷代”、“歷屆”、“歷史”、“歷年”。《文選•沈約•;宋書謝靈運傳論》:“至於先士茂製,諷高歷賞。”⑷ 分明的、清晰的。如:“歷歷在目”、“往事歷歷”。唐•崔顥《黃鶴樓詩》:“晴川歷歷漢陽樹,春草萋萋鸚鵡洲。”⑸ 過去的經驗。如:“學歷”、“資歷”、“履歷”。⑹ 遍、盡。《周禮•夏官•;量人》:“凡宰祭與鬱人受斝,歷而皆飲之。”唐•;李商隱《詠史詩》:“歷覽前賢國與家,成由勤儉破由奢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歴的意思

ㄌㄧˋ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历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郞擊切頁碼49頁,第22

異體歴、厯

歷過也。从止厤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三反切連的反頁碼145頁,第7行,第2

歷過也,傳也。從止厤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止,行止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上反切郞擊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269頁,第2許惟賢119頁,第4

歷過也。傳也。

段注引伸爲治曆明時之曆。

从止。厤聲。

段注郞擊切。十六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曆,《說文》無。

曆,《說文》無,正作歷。

《說文》無曆。

字形解说

《說文‧止部》:「歷,過也。從止、厤聲。」甲骨文作「」,從止、秝聲。秝、厤、歷為一字之異體。甲骨文中另有「秝」字,像禾黍分行成列之象,是行秝之本字,也是「歷歷在目」、「歷歷可數」之寓意所在。止為足,秝、厤同音,正是一字異體。金文〈毛公鼎〉不從足,只作「厤」。歷字從止、歷聲。從止,表示行止之義;從厤,表示音讀,兼表清晰、分明之義,本義為經過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历」。

歷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4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141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119頁
4說文校箋第67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61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211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79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941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323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38頁,第26字
11標注說文第67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51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391頁【補遺】第16338頁
14通訓定聲第2135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144頁【崇文】第573頁
16說文句讀第192頁
17章授筆記第76頁,第5字
18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24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167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