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04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4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37頁,第35字
音《集韻》:羽粉切,音抎 —— 走貌。
注解
〔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运〕字拼音是yù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云。
〔运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辵( chuò ),军声。本义是运行;运转;转动。
〔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ùn] ⑴ 循序移动⑵ 搬送⑶ 使用⑷ 人的遭遇,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⑸ 南北距离⑹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运的意思
运運
yùnㄩㄣˋ基本解释
①循序移动。~行。~动。~转( zhuàn )。
②搬送。~输。~载。~营(交通工具的运行和营业)。~力。~销。空~。海~。
③使用。~用。~算。~笔。~筹(制定策略)。
④人的遭遇,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。~气。命~。幸~。国~。
⑤南北距离。广~百里。
⑥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从辵( chuò ),军声。本义:运行;运转;转动。
2.同本义。
revolve;
運,移徙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日、月运行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》日运为躔,月运为逡。 —— 《方言》。注:“犹行也。”是鸟也,海运。 —— 《庄子·逍遥游》。简文注:“徙也。”天下可运于掌。 ——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运衡(指运转的玉衡星);运玑(谓运转测天之器。玑,璇玑);运斡(运转);运掌(放在手掌上运转。比喻极为轻易的事情)
3.搬运;运输。
transport;
运量万物而不匮。 —— 《庄子·知北游》运,转也。 —— 《广雅》三卜之运也。 —— 《公羊传·定公十五年》将运舟而下浮兮。 —— 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浑元运物。 —— 班固《幽通赋》运于渤海之尾。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(建兴)九年, 亮复出 祁山,以木牛运,粮尽退军。 —— 三国魏· 嵇康《嵇中散集》运一大石块。 —— 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运行李;运兵;运粮;运漕(由水路运粮);运船(载运物资的船只)
4.运用。
use; utilize; wield;
或运智御世,不婴祸故。 —— 嵇康《嵇中散集》
运计铺谋(安排计谋;出谋划策);运智(运用智慧计谋);运谋(运用谋略)
5.挥动 。
wield;
运斤(挥动斧头砍削)
6.运筹 。
devise strategies;
运算(运筹计算);运帷(运筹帷幄)
7.行驶 。
go; ply; travel;
运舟(行船)
8.玩弄,拨弄。
play with;
侍坐于君子,君子欠伸,运笏,泽剑首,还履,问之蚤莫,虽请退可也。 —— 《礼记》
名词
1.运气,命运。
luck;
运穷福艾。 —— 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运隆祚永(国运隆盛兴旺,帝统传世久远);运乖时蹇(运气很不好);运合中兴(气数到了复兴的时候);好运;走运
2.地之南北距离曰运。
northsouth distance;
勾践之地,…广运百里。 —— 《国语》
3.春秋莒邑 Yun town。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。也作“郓”
4.日月周围的光圈。
halo;
画隨灰而月运朔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览冥》其经运十,其别九十。 —— 《周礼·春官·大卜》
5.姓。
形容词
1.远。
distant;
帝德广运。 —— 《书·大禹谟》
2.纵,竖。
vertical;
翼大七尺,目大运寸。 —— 《庄子》
3.浑浊。
muddy;
晋之水枯旱而运,淤滞而杂。 —— 《管子·水地》
4.眩晕。通“晕”。
dizziness;
五阴气俱绝,则目系转,转则目运。 —— 《灵枢经》
运眩(眼花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王問切頁碼第53頁,第17字續丁孫
𨔪
異體運
迻徙也。从辵𠣞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于問反頁碼第154頁,第6行,第3字述
迻徙也。從辵軍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莊子》曰:「天其運乎?地其處乎?天道回轉迻易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王問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85頁,第7字許惟賢第127頁,第17字
迻徙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。遷運徙也。
从辵。軍聲。
段注王問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运,徙迁转移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“军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辵、軍聲,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辵」為義符,表示與行動有關;從「軍」為聲符,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有兼義功能,依《說文》,「軍」字本義為「圜圍也,四千人為軍」,是軍隊組織的一個單位稱,此義與「揮」無關。不過,「軍」字從「」聲,「」為「云(雲)」的古字,本有「圓、捲」義,因此「揮」從「軍」聲,應該視為「」聲的假借,「」聲與「揮」的「轉動」義密切相關。「揮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運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02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51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27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1頁,第2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6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29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04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006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4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1頁,第2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2頁,第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47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489頁【補遺】第1635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144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3頁【崇文】第60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5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386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90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