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画

7

iuxt

ecnh

vuyz

38127

10画

7

4414351523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D95

指眼泪。痛哭流涕。用于姓名多形容人情感丰富,感恩心强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496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627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574頁,第9

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他禮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土禮切,𡘋音體。說文》:泣也。玉篇》:目汁出曰涕。詩・邶風》:泣涕如雨。

又,竹名。東方朔《神異經》:南方荒中有涕竹。

又,兆卦之名。史記・宋世家》:乃命卜筮曰涕。【索隱】涕音亦,《尚書》作驛。孔安國曰:氣絡繹連續。

又,《集韻》:待禮切,音弟,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他計切,音替 —— 義𡘋同。

注解

〔涕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涕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弟

〔涕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弟声。先秦时期,“涕”指眼泪,后来出现了“泪”,两字就同义并用了。本义是眼泪。

〔涕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ì] ⑴ 眼泪⑵ 鼻子里分泌的液体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涕的意思

ㄊㄧˋ

基本解释

眼泪。痛哭流~。感激~零。~泣。

鼻子里分泌的液体。鼻~。~泪(鼻涕和眼泪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水,弟声。先秦时期,“涕”指眼泪,后来出现了“泪”,两字就同义并用了。本义:眼泪。

2.同本义。

tears;

涕,泣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段注:“泣也二字当作目液也三字。转写之误也。 毛传皆云:“自目出曰涕。”悲愁垂涕。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涕流离而从横。 —— 司马相如《长门赋》涕零如雨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小明》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 —— 《楚辞·离骚》临表涕零。 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汪然出涕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涕泪满衣裳。 —— 唐· 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德威流涕。 —— 清· 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

涕泗(眼泪和鼻涕);痛哭流涕。

3.鼻涕。

snivel;

目泪下落,鼻涕长一尺。 —— 王褒《僮约》攀柏悲号,涕泪著树,树皆枯。 —— 《晋书·王褒传》

涕唾(鼻涕和唾液);涕泪(鼻涕和眼泪。亦专指眼泪)

4.痰。

phlegm;

肺中寒,吐浊涕。 —— 《金匮要略》

动词

流泪;哭泣。

shed tears;

涕,涕流貌。 —— 《说文》不敢唾涕。 —— 《礼记·内则》父母唾涕不见。因笑王、 谢诸人,登高怀远,也学英雄涕。 —— 陈高《念奴娇》

涕欷(流泪叹息);涕淫淫(泪流不止的样子);涕洟(涕泪俱下;哭泣);涕血(泣血);涕泗滂沱(沲)(涕泪如雨);涕涟(泪流不断的样子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他禮切頁碼376頁,第1

涕泣也。从水弟聲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按:『泣也』二字,當作『目液也』三字,轉寫之誤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它禮反頁碼919頁,第5行,第1

涕泣也。從水弟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他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60頁,第4許惟賢983頁,第9

涕泣也。

段注按泣也二字,當作目液也三字。轉寫之誤也。《毛傳》皆云:自目出曰涕。篇,韵皆云:目汁。泣非其義。

从水。弟聲。

段注他禮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涕,泣泪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弟”是声旁。

涕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44頁,第11字
2陳昌治本第953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717頁
4說文校箋第495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449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647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798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58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404頁,第5字
10說文標整第297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476頁,第13字
12說文注箋第3982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1179頁【補遺】第17705頁
14通訓定聲第2313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987頁【崇文】第3945頁
16說文句讀第1612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245頁,第4字
18古字釋要第1048頁,第9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