凜
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疒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871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81頁,第3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36頁,第28字
音《廣韻》:力稔切;《集韻》:力錦切,𡘋音廩。《廣韻》:粟體。《集韻》:寒病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渠金切,音琴 —— 義同。本作凜。
音又,筆錦切,音稟 —— 疾也。
注解
〔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癛〕字拼音是lǐ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冫、廩、;、疒、稟。
〔癛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ǐn] ⑴ 寒病。《廣韻•寢韻》:“癛,粟體。”《集韻•𡪢韻》:“癛,寒病。”⑵ 同“凜”。《説文•仌部》:“癛,寒也。”《集韻•𡪢韻》:“癛,或從廩。”㈡ [b] ⑴ 疾。《集韻•𡪢韻》:“癛,疾也。”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凜的意思
凜凛
lǐnㄌㄧㄣˇ基本解释
①寒冷貌。后作“凛”。《玉篇•冫部》:“凜,凜凜,寒也。”《集韻•𡪢韻》:“凜,《説文》:‘寒也。’或从廩。”按:《説文•冫部》作“癛”。
②畏惧貌。《三國志•蜀志•法正傳》:“侍婢百餘人,皆親執刀侍立冼主每入,衷心常凜凜。”
③严肃,令人敬畏貌。如:威风凜凜。唐孟郊《送韓愈從軍》:“淒淒天地秋,凜凜軍馬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