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画

5

wfff

omjt

naee

9画

7

321121212

左右结构

扩展BU+20254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下 部首: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92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54頁,第11

唐韻》:甫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晡明切;《正韻》:補明切,𡘋丙平聲。說文》:械也。增韻》:戎器也。世本》:蚩尤以金作兵。兵有五,一弓、二殳、三矛、四戈、五戟。

又,執兵器從戎者曰兵。禮・月令》:命將帥,選士厲兵〔原文「命將帥」上有「乃」字。〕周禮・夏官》:中秋敎治兵。廣韻》:戎也。

又,擊敵曰兵之。左傳・定十年》:公會齊景公于夾谷,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。孔子以公退,曰:士兵之〔「公會齊景公于夾谷,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。孔子以公退,曰:士兵之」,原文作「公會齊侯于祝其 —— 實夾谷,孔丘相。犁彌言於齊侯曰:孔丘知禮而無勇,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,必得志焉。」齊侯從之。孔丘以公退,曰:士兵之。」〕【註】命士官擊萊人也。

又,《禮・曲禮》:死𡨥曰兵。【註】言能捍國難爲𡨥所殺者謂爲兵也。

又,必良切,音浜。詩・衞風》:擊鼓其鏜,踴躍用兵〔「踴躍」,或作「踊躍」〕;土國城漕,我獨南行。史記・天官書》:五星同「色」,天下偃兵,百姓寧昌。白虎通》:武王望羊,是謂攝揚;盱目陳兵,天下富昌。〇【按】兵古音必良切,自魏王粲〈刀銘〉「相時隂陽,制兹利兵」,始與淸、呈、形、靈爲韻。陳思王〈孟冬篇〉「武官誡田,講旅統兵」,與淸、停爲韻;〈贈丁儀王粲〉詩:皇佐揚天惠,四海無交兵」,與淸、城、名、聲爲韻。明帝〈苦寒行〉「雖有吳蜀𡨥,春秋足耀兵」,與齡、纓爲韻。

又,《韻補》叶犇謨切,音逋。〈道藏歌〉:解帶天皇寢,停駕高上兵;玉眞啟角節,翊衞自相扶。

注解

〔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下,康熙部首是八部

〔兵〕字拼音是bī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斤、󰊓、!、丘、八、!、乒、丶、!、丿、乓

〔兵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廾,从斤。甲骨文字形,上面是“斤”,是短斧之类;下面是“廾”( gǒng,双手),象双手持斤。本义是兵器,武器。

〔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īng] ⑴ 武器⑵ 战士,军队⑶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補明切頁碼80頁,第6

𠦛

異體

𠦛械也。从𠬞持斤,幷力之皃。

𠉔

異體𠈯

𠉔古文兵,从人、𠬞、干。

𠬿

𠬿籒文。

附注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》:「按:兵字从𠬞持斤,斤,兵也。或體作𠈯,从人,从𠬞持干,𠬞持干猶𠬞持斤也。……干當為古兵器之一。」

蔣注《世本》:蚩尤以金作兵器。

蔣注《路史》引《世本》云:蚩尤作五兵,戈、矛、戟、酋矛、夷矛,黃帝誅之涿鹿之野。

蔣注《太白陰經》:伏羲以木為兵,神農以石為兵,蚩尤以金為兵。

蔣注《管子地數篇》:蚩尤受葛盧山之金而作劍、鎧、矛、戟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彼平反頁碼222頁,第6行,第1

𠬿械也。從𠬞,持斤並力之皃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22頁,第7行,第1

古文兵從人、𠬞、干。

反切………頁碼222頁,第7行,第2

籒文兵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補明切古音第十部頁碼415頁,第4許惟賢187頁,第6

𠬿械也。

段注械者器之緫名。器曰兵。用器之人亦曰兵。下文云從廾持斤則製字兵與戒同意也。

从廾持斤。幷力之皃。

段注補明切。古音在十部。

古文兵。从人廾干。

段注干與斤皆兵器。

籒文兵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本兵器也,引申為兵卒。

白话解释

兵,军械。字形采用“廾、斤”会义,像双手持斧,使劲的样子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兵”,字形采用“人、廾、干”会义。 ,这是籀文的“兵”。。。

字形解说

「兵」字從甲骨文到篆文,都作從「廾」持「斤」,為兵器的總名。但自《說文》籀文開始,在「斤」旁底下添加一橫筆,後世隸書、楷書皆從此形,並與「廾」旁合併。《說文》古文將「斤」旁訛變成從「人」、從「干」,字形較為特殊,由於「干」也是攻擊性的武器,可與「斤」旁相通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兵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60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226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179頁
4說文校箋第110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104頁,第10字
6說文今釋第369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63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47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43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65頁,第18字
11標注說文第110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818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240頁【補遺】第16477頁
14通訓定聲第3683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227頁【崇文】第905頁
16說文句讀第314頁
17說文新證第174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20頁,第7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202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285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