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補遺・午集 部首: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739頁,第3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563頁,第5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23頁,第45字
音《字彙補》:古鹿切,音谷。出《禪法要解經》。
注解
〔𥡛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補遺・午集,康熙部首是禾部。
〔𥡛〕字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𣪊、禾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𥡛的意思
基本释义
𥡛
◎同“穀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古祿切頁碼第230頁,第19字續丁孫
穀
異體穀、𥡛
續也。百穀之緫名。从禾㱿聲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𣪊者,今之殼字。穀必有稃甲,此以形聲包會意也。」
蔣注《廣韻》:今經典省作穀,餘從𣪊者並同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孤速反頁碼第589頁,第2行,第1字述
續也,百穀之總名也。從禾𣪊聲。
鍇注臣鍇按:前注云粟之言續也,義與此同。《春秋傳》曰:「年穀和熟。」《禮》曰:「祈穀於上帝。」是𦬆實之總名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古祿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1303頁,第4字許惟賢第570頁,第8字
𥡛
段注此篆體依《五經文字・木部》正。
續也。
段注穀與粟同義。引伸爲善也。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皆曰:穀,善也。又《大雅》傳曰:穀,祿也。
百穀之總名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太宰言九穀。鄭云:黍,稷,稻,粱,麻,大小豆,小麥,苽也。膳夫。食用六穀。先鄭云:稌,黍,稷,粱,麥,苽也。疾醫言五穀。鄭曰:麻,黍,稷,麥,豆也。詩,書言百穀。種類繁多。約舉兼晐之詞也。惟禾黍爲嘉穀。李善引辥君《韓詩章句》曰:穀類非一。故言百也。
从禾。𣪊聲。
段注𣪊者,今之殼字。穀必有稃甲。此以形聲包會意也。古祿切。三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祿也,故引申為善。不穀,不祿,死也,非是解,實合聲為僕。
祿也。三年祿、今封祿,皆即穀字。文言曰祿,質言曰穀,引申為善。自稱不穀非云不善,又非云不祿;不祿,死也,斷非自稱,不穀乃樸之反切,與孤、寡等字皆賤稱。
又祿也,善也。自稱曰不穀者,非不祿,不善也(不祿,死者之稱,斷無自稱者)。蓋不穀即卜之合音,卜與僕同。《爾雅》「卜,予也」。
百穀之總名也。又祿也,善也。自稱不祿(死也)、不善,斷無此理。故余以為不穀即卜,卜蓋即僕也。《爾雅》:「卜,予也」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、篆文的形構皆係從禾、㱿聲。從禾,表示與稻禾相關;㱿聲,表示音讀,也表示穀類植物所結穗實上的穀粒有殼甲的意思。隸變作,楷書作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規範字作「谷」(當作姓氏使用時,仍寫作穀)。
穀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52頁,第1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79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4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90頁,第1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80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007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724頁,第4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651頁,第3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48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8頁,第2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87頁,第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353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7213頁【補遺】第1708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493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10頁【崇文】第243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37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99頁,第8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64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88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