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武英殿刻本: 第675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85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24頁,第1字
音《唐韻》:居戎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居雄切;《正韻》:居中切,𡘋音弓。《說文》:室也。从宀,躳省聲。《白虎通》:黃帝作宮室,以避寒暑。宮之言中也。《釋名》:宮,宆也。屋見垣上宆隆然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雝雝在宮。《周禮・內宰六宮》〔註〕:婦人稱寢曰宮。宮者,隱蔽之言,天子謂之六寢。
义又,《禮・儒行》:儒有一畝之宮。【註】宮,牆垣也。《儀禮・士昏禮》:母戒女曰:夙夜無違宮事,古者貴賤所居,皆得稱宮,至秦始定爲至尊所居之稱。
义又,宗廟亦曰宮。《詩・召南》:于以用之,公侯之宮。孔氏曰:可以奉祭祀曰事,祭必於宗廟曰宮,互見其義也。
义又,學名。《禮・曲禮》:諸侯曰頖宮。【註】謂半於天子之宮也。
义又,官名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宮正掌王宮之戒令糾禁。
义又,五音中聲曰宮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宮,中也。居中央,暢四方,倡始施生,爲四聲綱。《史記・樂書》:宮,土音,聲出於𦜉,合口而通之,其性圓而居中。五聲六律十二管,還相爲宮也。【註】宮爲君主之義,當其爲宮,五聲皆備。
义又,腐𠛬曰宮。《書・呂𠛬》宮辟〔註〕:宮,淫𠛬,次死之𠛬也。《禮・文王世子》:公族無宮𠛬,不翦其類也。
义又,環也。《爾雅・釋山》:大山宮,小山霍。【註】宮謂圍繞之。禮記曰:君爲廬宮之是也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・小胥》:正樂縣之位,天子宮縣。【註】宮縣,四面縣也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》虞宮之奇,戰國宮佗。又,北宮、南宮,俱複姓。
义又,守宮,木名。《爾雅・釋木》:守宮槐。
义又,守宮,蜥蜴名,別作𧎡。
音又,叶古黃切,音光。班固〈張敖銘〉:功成德立,襲封南宮;垂號萬期,永保無疆。
音又,叶古元切,音涓。《黃庭經》:自高自下皆眞人,玉堂絳宇盡元宮。人音然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上 部首:宀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60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4頁,第27字
《釋名》宮,宆也。屋見垣上宆隆然也。
謹照原文兩宆字𠀤改穹。
注解
〔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宀部。
〔宮〕字拼音是gōng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宀、呂。
〔宮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房屋形。在穴居野處時代也就是洞窟。外圍象洞門,裏面的小框框象彼此連通的小窟,即人們居住的地方。本义是古代對房屋、居室的通稱(秦、漢以後才特指帝王之宮。
〔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gōng] ⑴ 房屋(封建時代專指帝王的住所)⑵ 神話中神仙居住的房屋⑶ 廟宇的名稱⑷ 一些文化娛樂場所⑸ 天文上黃道分爲十二宮,每一宮三十度。⑹ 中國古代五音之一,相當於簡譜「1」。⑺ 指「子宮」(婦女生殖器官)。⑻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宫的意思
宫宮
gōngㄍㄨㄥ基本解释
①房屋(封建时代专指帝王的住所)~室。~廷。~殿。~观( guàn )(①供帝王游乐的离宫;②道教的庙宇)。~禁。~苑。~刑。
②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。天~。龙~。蟾~。
③庙宇的名称。雍和~。
④一些文化娱乐场所。少年~。文化~。
⑤天文上黄道分为十二宫,每一宫三十度。
⑥中国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1”。
⑦指“子宫”(妇女生殖器官)。
⑧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房屋形。在穴居野处时代也就是洞窟。外围象洞门,里面的小框框象彼此连通的小窟,即人们居住的地方。本义:古代对房屋、居室的通称(秦、汉以后才特指帝王之宫。
2.同本义。
house;
宫,室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宫谓之室,室谓之宫。 —— 《尔雅·释宫》古者贵贼同称宫。秦汉以来,惟王者所居称宫焉。 —— 《释文》父子皆异宫。 —— 《礼记·内则》上入执宫功。 —— 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。 —— 《易·系辞下》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 —— 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父母闻之,清宫除道,张乐设饮,郊迎三十里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父母妻子,皆同其宫。 —— 《墨子·号令》君宫中积珍宝,狗马实外厩,美下充下陈,君家所寡有者,以义耳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齐策》
3.又如果宫室对举,则宫指整所有围墙围着的房子,室指其中的一个居住单元( room )。
宫柯(屋子;家里。宫:古代房屋的通称);宫庭(房屋之中);宫墙(房屋的围墙)
4.秦汉以来,宫指宫廷,帝王的住所。
court;
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宫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赵策》沛公入 秦宫。 —— 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。 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作宫阿旁,故天下谓之阿房宫。 —— 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宣德间,宫中尚促织之戏,岁征民间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宫嫔(宫廷中的女官);宫漏(宫廷里计时用的漏壶);宫众(保卫王宫的官吏的子弟)
5.神仙的居处 。
palace;
蓬莱宫;天宫;宫神(守卫天宫的门神)。又指文化活动或娱乐的场所。如:少年宫;文化宫
6.五音之一。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,即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。古人通常以宫作为音阶的第一级音。
one of the five not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ive-tone scale, corresponding to I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;
鼓宫宫动,鼓角角动,音律同矣。 —— 《庄子·徐无鬼》
宫商(中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第一、第二两个音阶。常用以代指音乐);宫调(古代乐曲曲调的总称。凡以宫为主的调式为“宫”;又凡以商、角、变徵、徵、羽、变宫为主的格式为“调”,统称为“宫调”);宫商角徵羽(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)
7.借指帝王 。
emperor;
宫宇(帝王所居位的宫室殿宇);宫车晏驾(皇帝死亡的讳辞。晏:晚);宫仗(帝王的仪仗)
8.太子 。
crown prince;
宫保(即太子少保,二品官阶,可用一品顶戴。称有宫保街的巡抚,是表示尊重);宫坊(青宫与春坊。青宫为太子的居处,春坊为太子的官属,合指太子的官署)
9.借指后妃 。
empress and imperial concubines;
宫主(古代高丽国臣民对本国后妃的称呼);宫眷(后妃的统称);宫卿(大长秋。皇后宫中的高级近侍);宫眷(本指宫帷,借指嫔妃)
10.以十二个黄道座的位置作为标志的黄道十二宫之一。
sign;
11.宗庙,神殿,供神的大建筑物。
temple;
于是郡国各除道,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,以望幸矣。 —— 《史记·封禅书》
雍和宫;宫馆(祠庙);宫庙(犹宗庙)
12.妇女子宫的省称 。
womb;
扩宫;宫颈
13.古代五刑之一。阉割男子生殖器。
castration;
宫辟疑赦。 —— 《书·吕刑》《传》:“宫,淫刑也。男子割势,妇人幽闭。”
宫者(受过宫刑的男子);宫罪(宫刑);宫割(施以宫刑);宫墨(宫刑与墨刑的并称);宫罚(宫刑)
14.古代贵族妇女的卧室。
boudoir;
以阴礼教六宫。 —— 《周礼》
15.通“躬”。身体。
body;
余左执鬼中,右执殇宫。王念孙云:中、宫皆身也。 —— 《国语·楚语上》
16.通“官”( guān )。官府,官舍。
local authorities; feudal officials;
甸粟而内之三宫。 —— 《谷梁传·桓公十四年》县治宫储,设共具而望幸。 —— 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
宫府(官府)
动词
1.居住;栖息。
house;
若但竖数十屋而宫,群数十士而饭,而曰教养尽是矣,何其易也! —— 宋· 叶适《瑞安县重修县学记》
2.营建宫室房屋。
build;
重门城,昔齐王芳为 司马师废之,宫于此。 —— 《水经注》
3.围绕。
surround;
君为庐宫之。 —— 《礼记》大山宫小山,霍。 —— 《尔雅·释山》。疏:宫犹围绕也。谓小山在中,大山在外围绕之,山形若此者名霍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居戎切頁碼第242頁,第13字續丁孫
宮
異體宫
室也。从宀,躳省聲。凡宮之屬皆从宮。
附注甲骨文有、呂、等形,于省吾釋雍,認為「宮」字從宀,雍聲。按:「呂」是「膂」和「紐」的象形初文,有連接、聚集的含意。「宮」字從宀,從呂,會意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象有數室之狀,或又加『宀』形,表示為屋室之義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四反切居窮反頁碼第619頁,第6行,第1字述
室也。從宀,躳省聲。凡宫之屬,皆從宫。
鍇注臣鍇曰:「《爾雅》曰:『宫謂之室,室謂之宫。』《吕氏春秋》:『元高作宫室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下反切居戎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368頁,第1字許惟賢第599頁,第4字
室也。
段注釋宫曰:宫謂之室。室謂之宫。郭云:皆所以通古今之異語。明同實而兩名。按宫言其外之圍繞。室言其內。析言則殊。統言不別也。《毛詩》。作于楚宫。作于楚室。傳曰:室猶宫也。此統言也。宫自其圍繞言之。則居中謂之宫。五音宫商角徵羽。劉歆云:宫,中也。居中央。唱四方。唱始施生。爲四聲綱也。
从宀。躳省聲。
段注按說宫謂从宀呂會意。亦無不合。宀繞其外。呂居其中也。呂者,𦟝骨也。居人身之中者也。居戎切。九部。
凡宫之屬皆从宫。
白话解释
宫,宫室。字形采用“宀”作边旁,采用省略了“身”的“躳”作声旁。所有与宫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宫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或作,由「宀」、「」二字構成。從宀,示其為屋室。從者,聲符,注明音讀,兼表義。甲骨文或作、,像屋室相聯之形,為宮之初文,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甲骨文或作,下體變易作。金文承之甲骨文,下體方形變易作圈形。戰國文字所從「宀」,簡化其形。篆文承自甲骨文,下體變作。隸書二例,前例承自甲骨文,後例承自篆文。楷書承於隸書第二例,而中段短豎筆變作斜筆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宮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74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05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6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04頁,第8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92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053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79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761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548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87頁,第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99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465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7507頁【補遺】第1712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9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37頁【崇文】第25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81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603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873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717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