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21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85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29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胡艮切;《韻會》:含艮切;《正韻》:下艮切,𡘋音拫。《說文》:怨也。从心,艮聲。一曰怨之極也。〈蜀志・劉巴傳〉:巴不得反使,遂遠適交阯。先主深以爲恨。
义又,悔恨也。《史記・李廣傳》:王朔謂李廣曰: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。廣曰:羌降者八百餘人,吾詐而盡殺之,至今大恨。
音又,叶胡甸切,音現。歐陽修〈祭范仲淹文〉:自公云亡,謗不待辨;始屈終伸,公其無恨。
义《正字通》:恨與憾聲義微別。憾意淺,恨意深,憾音輕,恨音重。
注解
〔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恨〕字拼音是hè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艮。
〔恨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艮( gèn )声。本义是怀恨在心,怨恨。
〔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èn] ⑴ 怨,仇视⑵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恨的意思
恨
hènㄏㄣˋ基本解释
①怨,仇视。怨~。愤~。仇~。痛~。
②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。~事。悔~。遗~。抱~终天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心,艮( gèn )声。本义:怀恨在心,怨恨。
2.同本义。
hate;
恨,怨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今财亡民罢,莫不怨恨。 —— 《国语·周语下》役夫敢申恨。 —— 唐· 杜甫《兵车行》恨贯肌骨。 —— 唐· 李朝威《柳毅传》亡国之恨。 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恨命(恨恨地;拼命);恨恨(气 忿的样子);恨穷发极(愤恨到极点而发怒);恨五骂六(投骰子时的叫骂声);恨如头醋(比喻非常可恶,令人恨得切齿)
3.遗憾;后悔。
regret;
臣死不恨矣! —— 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,生者不衔怨而受罪。 —— 《汉书·王嘉传》公子恨之复返。 ——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叹息痛恨。 —— 诸葛亮《出师表》恨晨光之熹微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以是为恨。 —— 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
悔恨;怨恨;恨咤(遗憾嗟叹);;恨悔(悔恨);恨怅(遗憾惆怅)
4.违逆;不听从。通“很”。
disobey;
今不听,是恨秦也;听之,是恨天下也。 —— 《战国策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胡艮切頁碼第355頁,第22字續丁孫
𢚉
異體𢙃、恨
怨也。从心𥃩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遐艮反頁碼第862頁,第7行,第2字述
怨也。從心艮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胡艮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第2045頁,第1字許惟賢第894頁,第3字
怨也。从心。𥃩聲。
段注胡艮切。十三部。
白话解释
恨,怨怒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艮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字形從心,表示內心的狀態;艮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隸變作,楷定作恨。
恨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01頁,第12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888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7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56頁,第1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23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31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605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195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252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78頁,第3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42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64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477頁【補遺】第1759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27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907頁【崇文】第362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73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1037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994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