旆

pèi ㄆㄟˋ

10画

6

ytgh

ysojb

syal

08227

10画

6

415331125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5C6

基本字义 ● 旆 pèi ㄆㄟˋ  1.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。  2. 泛指旌旗。旗帜的总称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下 部首:方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153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483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432頁,第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蒲蓋切,音沛。說文》作󵥹,繼旐之旗也,沛然而垂。从㫃,𣎵聲。爾雅・釋天》:繼旐曰旆。【註】帛續旐,末爲燕尾者。釋名》:雜帛爲旆,以雜色綴其邊爲翅尾也;將帥所建,象物雜也。詩・小雅》:白旆央央。【傳】白旆,繼旐者也。左傳・昭十三年》:建而不旆。【註】旆,游也。

又,《詩・小雅》:彼旟旐斯,胡不旆旆。【傳】旆旆,旒垂貌。【朱傳】旆旆,飛揚之貌。

又,《詩・大雅》:荏菽旆旆。【傳】旆旆然長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蒲掇切,音跋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韻補》叶蒲枚切。𨻰琳〈大荒賦〉:華蓋建杠,招搖樹旆;攝提運杓,文昌承魁。

注解

〔旆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下,康熙部首是方部

〔旆〕字拼音是pè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𭤨、巿

〔旆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本义是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。

〔旆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èi] ⑴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。⑵ 泛指旌旗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旆的意思

pèiㄆㄟˋ

基本解释

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。

泛指旌旗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本义: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飘带。

2.同本义。

flag;

旆,继旐之帛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白旆央央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六月》

旆旆(旗旒下垂的样子;生长茂盛的样子)

3.泛指旌旗。

banner; flag;

白旆,殷旌也。 —— 《释名·释兵》拔旆投衡。 ——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注:“大旗也。”亡大旆之左旃。 —— 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六年》

旆旃;旆旌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蒲蓋切頁碼219頁,第7

異體𣃩

旆繼旐之旗也,沛然而垂。从㫃𣎵聲。

蔣注案:篆書當从𣎵,而非从𣎳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蒲會反頁碼559頁,第3行,第1

旆継旐之旗,沛然而垂也。從㫃𣎵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繼旐曰旆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蒲葢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234頁,第2許惟賢542頁,第4

旆繼旐之旗也。

段注旗者,旌旗之總名。下文云旗有眾鈴,旗曲柄,旗旖施皆是。《爾雅》。繼旐曰旆。郭云:帛續旐末爲燕尾者。何休注《公羊》云:繼旐如燕尾曰旆。《釋名》云:旆,以帛繼旐末也。《小雅》。帛旆央央。毛曰:帛旆,繼旐者也。按帛葢用絳。

沛然而𡍮

段注沛旆曡韵。引伸爲凡垂之偁。《出車》傳曰:旆旆,旒垂皃。《左傳》昭十三年曰:八月辛未。治兵。建而不旆。壬申。復旆之。杜云:建立旌旗。不曳其旆。旆,游也。按不旆者,卷而不垂。旆之者,垂之也。定四年。晉人假羽旌於鄭。鄭人與之。明日。或旆以會。亦是垂旒之義。《大雅》。荏菽旆旆。傳曰:旆旆然長也。沛然而垂則長。故毛云爾也。又旆爲旗幟之總名。如《左傳》狐毛設二旆而退之,晉亡大旆之左旃是也。又假茷爲旆。如《左傳》綪茷卽蒨旆,詩帛茷央央卽帛旆是也。亦有與末通用者。《士喪禮》。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。注曰:今文銘皆爲名。末爲旆。

从㫃。𣎵聲。

段注蒲葢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《左傳》「綪茷」,茷同旆。

《詩》借茷為旆。

《左傳》之「綪茂」,茷同旆。

旆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32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556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427頁
4說文校箋第279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267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962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654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54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421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70頁,第15字
11標注說文第275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223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892頁【補遺】第17028頁
14通訓定聲第2723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582頁【崇文】第2325頁
16說文句讀第890頁
17章授筆記第286頁,第3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456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63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