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13頁,第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9頁,第3字
音《集韻》:寒剛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胡剛切,𡘋音航。《玉篇》:州名,〈禹貢〉揚州之域。宋鼂無咎曰:左浙江,右具區,北大海,南天目。
义又,《唐韻》與航同。《說文》:方舟也。《詩・衞風》:誰謂河廣,一葦杭之。
义又,天杭,天漢也。揚雄《太𤣥經》:漢水羣飛,蔽於天杭。
义又,姓。《姓苑》:望出丹陽,漢有長沙太守杭徐。
音又,《韻會》:居郎切,音剛。《禮記》註引〈士喪禮〉下篇:陳器曰杭木。葬者,杭木在上,茵在下。
注解
〔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杭〕字拼音是há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亢。
〔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亢( kāng )声。( Káng)。本义是抵御。
〔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áng] ⑴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⑵ 姓。⑶ 古同“航”,渡河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杭的意思
杭
hángㄏㄤˊ基本解释
①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。~纺。~剧。
②姓。
③古同“航”,渡河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形声。从木,亢( kāng )声。( Káng)本义:抵御。
2.方舟并济或以船渡。
ferry;
杭,渡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谁谓河广?一苇杭之! —— 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魂中道而无杭。 —— 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
杭筏(渡水的筏子);杭绝(乘船渡过)
3.航行。
navigate;
惩往途而省究兮,吾庶以慎吾杭。 —— 明· 何景明《进舟赋》
名词
1.方舟;船。
ferryboat;
杭,方舟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盖周跃鱼陨杭。 —— 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
杭绝(乘船渡过)
2.浙江省杭州市的简称 。
Hangzhou;
杭纱(杭州产的细纱布);杭紬(杭州产的粗绸);杭越(杭州和越州的并称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浪切、胡郞切頁碼第407頁,第27字續丁孫
抗
扞也。从手亢聲。
杭
抗或从木。
鉉注臣鉉等曰:今俗作胡郞切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香浪反頁碼第978頁,第4行,第1字述
扞也。從手亢聲。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78頁,第4行,第2字述
抗或從木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苦浪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2435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59頁,第3字
扞也。
段注《旣夕禮》注曰:抗,禦也。《左傳》曰:以亢其讎。注云:亢猶當也。亢爲抗之叚借字。《周禮》。綱惡馬。注云:綱讀爲以亢其讎之亢。書亦或爲亢。亢,禦也。禁也。綱亦亢之,叚借字也。引申之義爲高抗。《旣夕》注曰:抗,舉也。
从手。亢聲。
段注苦浪切。十部。
抗或从木。
段注若《旣夕禮》抗木横三縮二,其字固可从木矣。今人用此字讀胡郎切。乃𣃚之譌變。地名餘杭者,乃秦政舟渡處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「亢身」,「亢宗」,即扞意,又有保護意(乃抗之引申義)。
禦外曰抗。《左傳》「吉不能亢身,焉能亢宗」,亢乃遮蔽之誼。高抗,乃𡕧之借。抗訓舉,或亦𡕧之引申誼。
扞也。禦外,引申為衛內。「亢身」、「亢宗」=抗,即扞意,又有保護意(乃抗之引申義)。
扞也。《左傳》「吉不能亢身,焉能亢宗」字,當作抗,言何衛身、保衛宗也。
白话解释
抗,捍卫,抵御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亢”作声旁。杭,这是“抗”的异体字,字形采用“木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手、亢聲。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亢」為聲符,不兼義,依《說文》,「亢」字的本義為「人頸也」,與「抗」義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抗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05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031頁,第10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7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38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83頁,第1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779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008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02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584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21頁,第1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16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6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966頁【補遺】第1782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40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64頁【崇文】第425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55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508頁,第4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71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28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