潍

wéi ㄨㄟˊ

18画

14

ixwy

evmg

vzni

30115

14画

11

4415513241112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F4D

基本字义 ● 潍 (濰) wéi ㄨㄟˊ  1. 〔~河〕水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  2. 〔~坊〕市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  3. (濰)潍河,水名。在姓名中无实际意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65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657頁,第16

標點整理本: 第606頁,第5

唐韻》:以追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夷隹切,𡘋音惟 —— 水名。書・禹貢》:濰湽其道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水出琅邪箕屋山,北至都昌縣入海。

又,縣名。廣輿記》:濰縣,屬萊州府,本漢膠東地,隋北海,唐濰州。

注解

〔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濰〕字拼音是wéi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維

〔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éi] ⑴ 〔~河〕水名,在中國山東省。⑵ 〔~坊〕市名,在中國山東省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潍的意思

wéiㄨㄟˊ

基本解释

〔~河〕水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

〔~坊〕市名,在中国山东省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水名。今称潍河 Wei River。在山东省东部,源出五莲县西南箕屋山,北流经诸城、高密等县,至昌邑县入莱州湾。

潍,潍水。出 瑯邪箕屋山,东入海, 徐州浸。《夏书》曰:“ 潍、 淄其道。” —— 《说文》

2.古州名。又县名 Wei prefecture; Wei county。即今山东省潍县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追切頁碼363頁,第25

濰水。出琅邪箕屋山,東入海。徐州浸。《夏書》曰:「濰、淄其道。」从水維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與追反頁碼882頁,第3行,第1

濰水,岀琅邪箕屋山,東入海。從水維聲。徐州濅。《夏書》曰:「濰淄其道。」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濰出琅邪箕縣,北至都昌入海,過郡三行五百二十里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以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154頁,第2許惟賢938頁,第3

濰濰水。出琅邪箕屋山。東入海。

段注琅邪郡箕,見《前志》。故城當在今山東沂州府莒州境。《前志》箕下云:《禹貢》維水,北至都昌入海。過郡三。行五百二十里。兖州𡩻也。《水經》曰:濰水,出琅邪箕縣濰山。東北過東武縣西。又北過平昌縣東。又北過高密縣西。又北過淳于縣東。又東北過都昌縣東。又東北入於海。按屋山在今莒州西北九十里。《水經注》曰:濰山屋山及《淮南子》云出覆舟山,實一山也。今濰水出莒州西東北箕屋山。東南流,入靑州府諸城縣畍。逕萊州府高密縣畍。又北逕安邱縣東。又北流,入萊州府昌邑縣畍。又東北入海。曰淮河口。與古水道合。漢都昌城在今昌邑縣西。

徐州浸。

段注徐當作兖。《職方氏》。河東曰兖州。其浸盧維。鄭云:盧維當爲雷雍。班志則云維,兖州浸。不改字也。許云兖州浸亦同。

《夏書》曰:濰湽其道。

段注許《水部》無湽字。此湽葢俗加水旁耳。《周禮》作葘。《漢志》作𱰭。古字也。濰𱰭其道。《禹貢・靑州》文。

从水。維聲。

段注以追切。十五部。按《地理志》述《禹貢》作維。今版本作惟,誤。琅邪箕下云:《禹貢》維水。蒙上文言也。其靈門下,横下,折泉下皆作淮。則轉寫之誤。葢班从今文《尙書》作維。許从古文《尙書》作濰。《左傳》襄十八年作維。音義曰:本又作濰。今山東土語與淮同音。故竟作淮字。

濰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19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914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692頁
4說文校箋第470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433頁,第12字
6說文今釋第1578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67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35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31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85頁,第28字
11標注說文第455頁,第5字
12說文注箋第3810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794頁【補遺】第17636頁
14通訓定聲第2400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949頁【崇文】第3793頁
16說文句讀第1531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58頁,第2字
18古字釋要第1011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