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目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947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14頁,第3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72頁,第1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渠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葵營切,𡘋音瓊。《說文》:目驚視也。《黃帝・素問》:少陽終者,百節皆縱,目瞏絕系。【註】直眂如驚貌。
义又,瞏瞏,無所依也。《詩・唐風》:獨行瞏瞏。【註】瞏,本作煢,又作焭。《正字通》與通。
义又,憂也。《詩・周頌》:瞏瞏在疚。《正字通》:今《詩》作嬛,字譌義同。〇【按】瞏與惸通。俗作㒌、𡞦、𠊫、𡦃,𡘋非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旬宣切,音旋 —— 復返也。與還、𢕼𡘋同,通作旋。
音《說文》:从目,袁聲。俗作睘,譌作𦊷。
注解
〔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瞏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qióng、huán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罒、袁。
〔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óng] ⑴ 目惊。⑵ 古同“茕”,孤独。㈡ [huán] ⑴ 古同“还”,复返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瞏的意思
瞏
1qióngㄑㄩㄥˊ基本解释
①目惊。
②古同“茕”,孤独。
瞏
2huánㄏㄨㄢˊ基本解释
◎古同“还”,复返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渠營切頁碼第105頁,第10字續丁孫
瞏
異體睘
目驚視也。从目袁聲。《詩》曰:「獨行瞏瞏。」
附注郭沫若《金文叢攷・釋共》:「余謂瞏即玉環之初文,象衣之當胸處有環也。从目,示人首所在之處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金文从目,袁省聲,袁聲或省又形,目形或作𥄕,或以為有聲符的作用,恐非。戰國楚文字又省『環』形,訛變成从目、从衣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葵名反頁碼第275頁,第7行,第1字述
目驚視也。從目袁聲。《詩》曰:「獨行瞏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渠營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524頁,第1字許惟賢第235頁,第1字
目驚視也。
段注《唐風・毛傳》曰:睘睘,無所依也。許不从毛者,許說字非說經也。製字之本義則尒。於从目知之。
从目。袁聲。
段注渠營切。按袁聲當在十四部。《毛詩》與靑姓韵。是合音也。
詩曰:獨行睘睘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詩•唐風》毛傳:「睘睘,無所依也」。睘或作煢,正字當作赹(無所依也)。
瞏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05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80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2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38頁,第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32頁,第8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467頁,第1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800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878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677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82頁,第2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35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014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820頁【補遺】第16569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03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75頁【崇文】第10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94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263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150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798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353頁,第1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