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禾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48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56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17頁,第18字
音《廣韻》:之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主勇切,𡘋音腫 —— 穀種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誕降嘉種。《周禮・地官・草人》:以物地,相其宜而爲之種。又,《夏官・職方氏》:豫州,其穀宜五種。【註】黍、稷、菽、麥、稻。
义又,種類。《書・盤庚》:無俾易種于兹新邑。《史記・高帝紀》:恐事不就後,秦種族其家。《後漢・竇融傳》:此遺種處也。
义又,地名。《史記・貨殖傳》:楊、平陽陳㊟〔《索隱》:楊、平陽,二邑名,在趙之西。陳蓋衍字,以下有「楊、平陽陳掾」,此因衍也〕,西賈秦、翟,北賈種、代。【註】種在恆州石邑縣北,蓋蔚州也。
义又,外域國名。《後漢・任延傳》:武威郡,北當匈奴,南接種羌,民畏宼抄,多棄田業。
义又,《莊子・胠篋篇》:舍夫種種之機。【註】種種,謹慤貌。
义又,《增韻》:種種,猶物物也。
义又,髮短貌。《左傳・昭三年》:余髮如此種種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之用切;《集韻》:朱用切,𡘋音偅 —— 蓺植也、布也。《書・大禹謨》:臯陶邁種德。【註】種,布也 —— 種物必布於地,故爲布也。《史記・李斯傳》:所不去者,醫藥、卜筮、種樹之書。《前漢・律歷志》:鶉首,初井十六度,芒種。
音《正字通》:《說文》種,先穜後孰也,从禾,重聲,直容切;穜,蓺也,从禾,童聲,之用切 —— 分穜、種爲二。【按】《詩》重穋借用重字,《說文》似與《詩》異。又,童聲與之用之音反,蓺與種植之種通。《周禮》種植之種,與《書》、《傳》所用種字皆同,當从經傳爲正。舊音同、音蟲,皆非。
注解
〔種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。
〔種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zhǒng、zhò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重。
〔種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òng] ⑴ 均见“种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種的意思
種种
zhòngㄓㄨㄥˋ基本解释
◎均见“种”。
越南字释义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直容切頁碼第228頁,第6字續丁孫
種
先穜後孰也。从禾𡍺聲。
蔣注《五經文字》:種,《字林》以爲種稑之種,直龍反,經典相承以爲種植之種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三反切直容切頁碼第581頁,第2行,第2字述
先穜後孰也。從禾重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七上反切直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282頁,第1字許惟賢第561頁,第4字
先穜後孰也。
段注此謂凡穀有如此者。《邠風》傳曰:後孰曰重。《周禮・內宰》注。鄭司農云:先種後孰謂之穜。按《毛詩》作重。叚借字也。《周禮》作穜。轉寫以今字易之也。
从禾。重聲。
段注直容切。九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先穜後孰也。今[誤]用穜。
種【同】,先穜後孰者。
白话解释
种,先种后熟。字形采用“禾”作边旁,“重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的形構從禾、童聲,篆文從禾、重聲。從禾,表示與稻禾相關;童聲、重聲,皆表示音讀,以音同、音近之聲符相代換,並不影響字義,乃文字衍化之通例。隸變作,楷書作種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規範字作「种」。
種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48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72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4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87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76頁,第8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94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701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617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465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76頁,第1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83頁,第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316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7125頁【補遺】第1707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2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01頁【崇文】第240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923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95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600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82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