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81頁,第2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70頁,第3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33頁,第33字
音《廣韻》:蒲迥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部迥切,𡘋音倂。《類篇》:倂也、比也、皆也、偕也。《書・立政》:以竝受此丕丕基。《詩・齊風》:竝驅從兩肩兮。《禮・禮運》:聖人參於天地,竝於鬼神。
音又,《類篇》:蒲浪切,傍去聲 —— 近也。《晉書・百官志》:侍中、中常侍得入禁中,散騎竝乘輿車。
义又,連也。《史記・大宛傳》:竝南山。《前漢・郊祀志》:北竝勃海。
音又,《類篇》:部滿切,讀如伴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牂柯郡屬縣。【註】竝,音伴。
义亦作並。
注解
〔竝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立部。
〔竝〕字拼音是bì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立、立。
〔竝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ìng] ⑴ 同“并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竝的意思
竝并
bìngㄅㄧㄥˋ基本解释
◎同“并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蒲迥切頁碼第349頁,第1字續丁孫
𡘋
異體竝、並
併也。从二立。凡竝之屬皆从竝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象二人並立形。」按:竝字經典多作並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頻靜反頁碼第848頁,第2行,第1字述
併也。從兩立。凡竝之屬,皆從竝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蒲迥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001頁,第2字許惟賢第874頁,第6字
併也。
段注《人部》併下曰:竝也。二篆爲轉注。鄭注《禮經》古文竝今文多作併。是二字音義皆同之故也。古書亦多用爲傍字者。傍,附也。
从二立。
段注蒲迥切。十一部。
凡竝之屬皆从竝。
並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87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867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6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46頁,第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14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495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546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06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197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72頁,第2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31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575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248頁【補遺】第17564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90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886頁【崇文】第354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37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783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919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975頁,第9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