蜊

ㄌㄧˋ

13画

7

jtjh

lihdn

imkd

52100

13画

7

251214312342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70A

蛤蜊 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申集中 部首: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597頁,第15

同文書局本: 第1084頁,第24

標點整理本: 第1058頁,第17

唐韻》:力脂切;《集韻》:良脂切,𡘋音棃。類篇》:蛤蜊,蟲名,海蚌也。本草》:生東南海中,白殻紫脣,大二三寸者,閩浙以其肉充海錯。南史・王融傳》:不知許事,且食蛤蜊。

亦作犂。〈蜀志・郤正傳〉註引《淮南子》:盧傲俯而視之,方卷殻而食合棃〔「《淮南子》」應為「《論衡》」,「龜殻」應作「龜背」。《論衡・道虛》原作:敖乃視之,方卷然龜背而食合梨〕

又作䖿。王充《論衡》:食精身輕,故能神仙。若士者,食合䖿之肉,無精輕之驗,安能縱體而升。

注解

〔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申集中,康熙部首是虫部

〔蜊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虫、利

〔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lì] ⑴ 〔蛤( gé )~〕见“蛤”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蜊的意思

1ㄌㄧˋ

基本解释

〔蛤( gé )~〕见“蛤”。

2ㄌㄧˊ

详细解释

名词

蛤蜊 。

clam;

蜊黄(海石上生长的贝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