誤

ㄨˋ

14画

7

ykgd

yrrmk

sjag

06684

14画

7

41112512511134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AA4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81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1163頁,第20

標點整理本: 第1138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五故切,音寤。說文》:謬也。書・立政》:其勿誤于庶獄庶愼。【傳】誤,失也。禮・聘義》:使者聘而誤,主君弗親饗食也。【註】誤,謂禮節錯誤也。前漢・張耳傳》:君何言之誤。〈吳志・周瑜傳〉:瑜精音樂,雖三爵後,其閒缺誤,知之必顧。故時人謠曰:曲有誤,周郎顧。

又,《字林》:通作悞,惑也。荀子・正論篇》:是特姦人之誤于亂說,以欺愚者。

注解

〔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誤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吳

〔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wù] ⑴ 錯,不正確⑵ 耽擱⑶ 因自己做錯而使受損害⑷ 不是故意而有害於人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誤的意思

ㄨˋ

基本解释

錯,不正確。錯~。失~。筆~。~差( chā )。

耽擱。耽~。

因自己做錯而使受損害。~國。~人子弟。

不是故意而有害於人。~傷。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謬誤;錯誤 wrong; mistaken 誤,謬也。——《說文》 羣臣議皆誤。——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 興盡晚歸舟,誤入藕花深處。——李清照《如夢令》 誤落塵網中。——晉· 陶淵明《歸田居》 土木之誤。——清· 張廷玉《明史》 又

筆誤;誤錯(失誤差錯);誤證(錯誤的證明);誤本(有錯字的版本);誤謬(謬誤;差錯)

1.耽誤。

miss due to delay;

鄭以救公誤之,遂失 秦伯。 —— 《左傳·僖公十五年》

誤卻(耽誤掉;失掉)

2.妨害。

harm; injure;

專欲誤將軍。 —— 宋· 司馬光《資治通鑑》

誤人不淺;誤身(貽誤自身);誤人(貽害於人);誤惑(貽誤迷惑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五故切頁碼73頁,第17

誤謬也。从言吳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頑故反頁碼207頁,第5行,第2

誤謬也。從言󰊚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五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87頁,第6許惟賢174頁,第10

誤謬也。

段注按謬當作繆。古繆誤字從糸,如綢繆相戾也。《大傳》五者一物紕繆是。謬訓狂者妄言,與誤義隔。

从言。吳聲。

段注五故切。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误,谬误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吴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言、吳聲,篆文、楷書同。字從「言」為義符,表示與言語有關;從「吳」為聲符,有兼義的功能,「吳」字本義為「姓也。一曰,大言也」,「大言」則容易產生錯誤,因此與「誤」義相近,「誤」從「吳」聲有兼義功能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
誤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46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209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166頁
4說文校箋第100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94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332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581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35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9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60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101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75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3053頁【補遺】第16448頁
14通訓定聲第1554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08頁【崇文】第829頁
16說文句讀第288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