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貝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895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10頁,第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186頁,第2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方遇切,音付 —— 責取也。《說文》:斂也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賦,量也。【註】賦稅,所以評量。揚子《方言》:賦,動也。【註】賦斂,所以擾動民也。《書・禹貢》:厥賦惟上上錯。【傳】賦,謂土地所生,以供天子。《周禮・天官・大宰》以八則治都鄙:五曰賦貢,以馭其用。【註】賦,口率出泉也。《前漢・𠛬法志》:畿方千里,有稅,有賦;稅以足食,賦以足兵。【註】賦,謂發賦斂財也。
义又,《韻會》:稟受也、給與也。《禮・中庸》:天命之謂性。【註】性者,人所稟受。【朱傳】氣以成形,而理亦賦焉。
义又,布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明命使賦。【傳】賦,布也。【箋】使羣臣施布之也。
义又,鋪𨻰也。《詩・周南・關雎序》詩有六義:二曰賦。【疏】賦之言鋪,直鋪𨻰今之政敎善惡。班固〈兩都賦序〉:賦者,古詩之流。
义又,貢士曰賦。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廼以臣錯充賦。【註】如淳曰:猶言備數也。臣瓚曰:云如賦調也。
注解
〔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貝部。
〔賦〕字拼音是fù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貝、武。
〔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ù] ⑴ 见“赋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賦的意思
賦赋
fùㄈㄨˋ基本解释
◎见“赋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方遇切頁碼第205頁,第19字續丁孫
賦
異體䝾
斂也。从貝武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方布反頁碼第526頁,第1行,第2字述
斂也。從貝武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賦者,分也,分取之分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方遇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126頁,第3字許惟賢第497頁,第3字
斂也。
段注《周禮・大宰》。以九賦斂財賄。斂之曰賦。班之亦曰賦。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。
从貝。武聲。
段注方遇切。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斂。賦比興之賦亦班布也。
賦比興,有[班]布之意,敷陳也。
白话解释
赋,征收钱财。字形采用“贝”作边旁,“武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始見西周金文,亦僅一見宣王時的〈毛公鼎〉,賦字仍沒有賦稅意。至戰國文字始有賦歛的用法,字至《睡虎地秦簡》,見字形由上下式調整為左右式。篆文字形沿用秦簡。《說文》:「賦,歛也。从貝、武聲。」段注:「經傳中凡言以物班布與人曰賦。」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賦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05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19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0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2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898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59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362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29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9頁,第2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7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06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514頁【補遺】第1697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618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42頁【崇文】第216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2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73頁,第4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21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27頁,第4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