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画

5

vkbh

srnl

ydjy

17627

7画

5

532515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90B5

指古地名或水名。 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040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1270頁,第2

標點整理本: 第1256頁,第10

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時照切;《五音集韻》:市照切,𡘋音紹。廣韻》:邑名。左傳・襄二十三年》:齊侯伐晉戍郫邵。【註】晉邑。

又,姓。與召通。召公奭之後。史記・白起傳》:雖周邵呂望之功,不益于此矣。

又,邵陵,地名。史記・秦本紀》「齊桓公伐楚,至邵陵」,《左傳・僖四年》作召陵。

正字通》:从邑者,爲邑,爲姓;从卪者,訓勸勉,又訓高也。俗多譌混。

注解

〔邵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

〔邵〕字拼音是shà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召、⻏

〔邵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ào] ⑴ 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。⑵ 姓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邵的意思

shàoㄕㄠˋ

基本解释

古地名,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古地名。

Shao county;

邵,晋邑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戌郫邵。 ——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

2.春秋晋邑。在今河南省济源县西,山西省垣曲县东。后魏改为邵郡,后周改为邵州。

3.古州名 Shao prefecture。相当于今福建省邵武县等地。

4.古郡名 Shao district。即邵陵郡,相当于今湖南省邵阳市及新邵、邵阳等县地。

5.水名 Shao river。邵水发源龙山。西流会桐江、檀江,在湖南省宝庆县东注入资水。

6.姓(《汉书》作“召”)

越南字释义

同“僥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寔照切頁碼208頁,第16

邵晉邑也。从邑召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二反切食要反頁碼534頁,第4行,第1

邵晉邑也。從邑召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六下反切寔照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152頁,第2許惟賢507頁,第4

邵晉邑也。

段注《左傳》襄二十三年。齊矦伐衞。遂伐晉。入孟門。登大行。張武軍於熒庭。戍郫邵。杜曰:取晉邑而守之。杜不言郫邵二邑名。據許則當是二邑也。文六年。賈季召公子樂於陳。趙孟使殺諸郫。此單言郫也。《後志》。河東垣縣有邵亭。注引《博物記》。縣東九十里有郫邵之阨。趙孟殺公子樂於郫邵。豈張華所見《左傳》有異歟。按今山西絳州垣曲縣東有邵城。後魏之邵郡,後周之邵州皆此也。依許則《經典》獨此字從邑召。凡周召字作邵者俗也。後儒或謂垣曲邵城爲周召分陜之所。其說不經。

从邑。召聲。

段注寔照切。二部。

邵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11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528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408頁
4說文校箋第264頁,第15字
5說文考正第255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915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583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341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35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62頁,第10字
11標注說文第261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210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6613頁【補遺】第16983頁
14通訓定聲第128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555頁【崇文】第2217頁
16說文句讀第843頁
17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286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635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