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上 部首: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15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16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03頁,第26字
音《唐韻》:職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諸容切,𡘋音鐘。《說文》:酒器也。《孔叢子・儒服篇》:堯舜千鍾,孔子百觚。《正字通》:壷屬。漢大官銅鍾卽壷也,俗謂酒巵。《晉書・崔洪傳》:洪性儉,屛遠珠玉,汝南王亮以琉璃鍾行酒,洪不執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聚也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一年》:天子省風以作樂,器以鍾之。【註】鍾,聚也,以器聚音。又,〈二十八年〉:天鍾美於是。《晉書・王戎傳》:然則情之所鍾,正在我輩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天所賦予亦曰鍾。曹植詩:經危履險阻,未知命所鍾。鮑照詩:去來今何道,未知生所鍾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當也。
义又,重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》:鍾氏染羽。【註】鍾,重也。染色欲其深,重羽以飾王后之車及旌旂也。
义又,量名。《左傳・襄二十九年》:餼國人粟,戸一鍾。【註】六斛四斗曰鍾。《前漢・食貨志》:穀糴千鍾。又,《小爾雅》:二缶謂之鍾。【註】八斛也。又,《淮南子・要略篇》:一朝用三千鍾贛。【註】鍾,十斛。
义又,地名。《春秋・成十四年》:會吳于鍾離。【註】鍾離,楚邑淮南縣。《左傳・昭六年》:吳人敗其師于房鍾。【註】房鍾,吳地。《史記・王子侯者年表》:千鍾侯劉搖。
义又,縣名。《前漢・地理志》:江夏郡鍾武縣。
义又,國名。《左傳・昭二十七年》:吳公子燭庸奔鍾吾。【註】鍾吾,小國。
义又,官名。《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水衡都尉屬官,有鍾官令丞。【註】鍾官,主鑄錢官也。《後漢・隗囂傳》:坐挾銅炭,沒入鍾官。
义又,姓。《左傳・定四年》:鍾建負季⺸㊟〔鍾建負季「羋」〕。【註】鍾建,楚大夫。又,鍾離,複姓。《五音集韻》:《世本》云:與秦同「祖」,其後因封爲姓。
音又,琴名。《前漢・王褒傳》:雖伯牙操遞鍾。【註】臣瓚曰:《楚辭・九思》云:奏伯牙之號鍾。號鍾,琴名也。馬融〈長笛賦〉曰:號鍾高調。伯牙以善鼓琴,不聞說能擊鍾也。晉灼曰:遞音遞送之遞,二十四鍾各有節奏,擊之不常,故曰遞。師古曰琴名,是也。字既作遞,則與《楚辭》不同,不得卽讀爲號,當依晉音耳。
义又,龍鍾,竹名,產羅浮山。韓愈詩:東野不得官,白首誇龍鍾。《丹鉛錄》:龍鍾,似竹搖曳不自持也。杜弼〈爲侯景檄梁文〉:龍鍾稚子。《蘇氏演義》:龍鍾,謂不翹舉,如䰐鬖拉搭之類。《荀子・議兵篇》:隴種而退。【註】遺失貌,如隴之種物。《正字通》:龍鍾卽隴種二字聲之轉,或又作儱偅,盧仝詩作躘蹱。
义又,垂淚貌。《琴操・退怨歌》:空山欷歔涕龍鍾。
音又,與鐘通。《正字通》:《說文》鍾,酒器。从金,重聲,職容切;鐘,樂器,秋分之音,物穜成,童聲,職茸切。分爲二,泥。〈漢志〉黃鐘,《周禮》作鍾,《詩》鐘鼓亦作鍾,古二字通用。
音又,《集韻》:朱用切,音種。《字林》:酒器也。一曰樂器。
音又,《韻補》叶諸良切,音章。〈蜀昭烈帝贊〉:皇帝遺植,爰兹八方;別自中山,靈精是鍾。
注解
〔鍾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上,康熙部首是金部。
〔鍾〕字拼音是zhō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釒、重。
〔鍾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ōng] ⑴ 杯子⑵ 集中,專一⑶ 量詞。古容量單位⑷ 通“鐘”。古代禮樂器⑸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鍾的意思
鍾钟
zhōngㄓㄨㄥ基本解释
①杯子。聚酒千~。
②集中,專一。~情(感情專注)。~愛(特別愛)。~靈毓秀(指美好的自然環境產生優秀的人物)。
③量詞。古容量單位。釜十則~。
④通“鐘”。古代禮樂器。鼓~將將。
⑤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職容切頁碼第464頁,第32字續丁孫
鍾
酒器也。从金𡍺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七反切之松反頁碼第1088頁,第7行,第1字述
酒器也。從金重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四上反切職容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2811頁,第6字許惟賢第1223頁,第2字
酒器也。
段注古者此器葢用以宁酒。故大其下,小其頸。自鍾傾之而入於尊。自尊勺之而入於觶。故量之大者亦曰鍾。引申之義爲鍾聚。
从金。重聲。
段注職容切。九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與尊一聲之轉,凡从尊字皆有聚誼,《說文》僔,䔿,噂是也,鍾亦有聚誼,漢稱 「尊章」,章或作鍾。尊、鍾義同。
酒鍾。鐘鼎字古人亦假此字為之。
白话解释
钟,乐钟。代表秋分时节的音律,秋分时物种成熟。字形采用“金”作边旁,“童”作声旁。古昔时代一个叫垂的智者创造了钟。 “銿”,有的“鐘”采用“甬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自金文至楷書字形皆為從金、重聲。「金」為金粒,作為形符,表示義與金屬有關;「重」為厚重,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大陸通行規範字作「钟」。
鍾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22頁,第9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85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8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17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52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49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417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86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931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68頁,第1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94頁,第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886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491頁【補遺】第18029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23頁【崇文】第488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25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580頁,第4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49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77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