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戌集中 部首: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334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394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387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胡安切;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河干切,𡘋音寒。《說文》:井垣也。从韋取其帀也,幹聲。
义又,國名。《詩・大雅》韓奕〔箋〕:韓,姬姓之國也,後爲晉所滅,故大夫韓氏以爲邑名。《左傳・桓三年》:韓萬御戎。《韻會》:曲沃桓公之子萬,食邑于韓,後分晉爲國。
义又,三韓,國名,辰韓、示韓㊟〔卞韓〕、馬韓也。見《後漢・光武紀》。
义又,《廣韻》:姓也。《韻會》:秦滅韓,以國爲氏。
音又,叶胡千切,音焉。孫楚〈白起贊〉:神機電斷,氣齊卒然;南折勁楚,走魏禽韓。
义《說文》本作𩏑,《集韻》亦作榦、幹。
卷目:考證・戌集中 部首:韋部
愛日堂藏本: 第811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77頁,第34字
又三韓,國名,辰韓,示韓,馬韓也。見《後漢・光武紀》。
謹按示韓當作弁韓,見後漢書東夷傳,光武紀本文無之。謹將示改爲弁。光武紀改東夷傳。
注解
〔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戌集中,康熙部首是韋部。
〔韓〕字拼音是h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龺、韋。
〔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hán] ⑴ 见“韩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韩的意思
韩韓
hánㄏㄢˊ基本解释
①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中部、山西省东南部。
②指“韩国”(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)。
③姓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韦,倝( gàn )声。从“韦”,取围绕,周匝之义。本义:井垣。
2.井上的木栏。
fence;
韩,井垣 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
3.古国名。
Han state;
4.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,在今山西省韩城县。
5.战国七雄之一。后为秦所灭。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。
6.姓。
韩彭(韩信、彭越。都是秦末汉初人,刘邦手下主要将领);韩岳(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)
7.1897—1910年朝鲜的国名 old name for Korea,1910年被日本吞并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朝鲜南半部称“大韩民国”,简称“韩国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胡安切頁碼第175頁,第21字續丁孫
𩏑
異體韓
幷垣也。从韋,取其帀也;倝聲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𩏑,俗作韓。」
蔣注𩏑韓:《五經文字》:上《說文》,從入下韋,下經典相承隷省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痕安反頁碼第435頁,第7行,第1字述
井垣也。從韋,取其帀也;倝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胡安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942頁,第4字許惟賢第416頁,第4字
井橋也。
段注橋各本作垣。今依《史記・孝武本紀・索隱》正。井橋見《曲禮》、《莊子》、《說苑》、《淮南子》。《曲禮》。奉席如橋衡。注曰:橋,井上挈皋。衡上低昂者。《莊子》曰:鑿木爲機。後重前輕。挈水若抽。數如泆湯。其名爲橰。橰本又作橋。《淮南書》。今夫橋直植立而不動。俛仰取制焉。高曰:橋,桔皋上衡也。《說苑》曰:爲機重其後。輕其前。命曰橋。終日漑韭。百區不倦。橋,陸音義音居廟反。按其義當同撟。舉也。井𩏑見史《漢・孝武紀》、《封禪書》、《郊祀志》,枚乗傳,《莊子・秋水》篇。其字多作井榦。司馬彪云:井榦,井闌也。崔譔云:井以四邊爲榦。猶築之有楨榦。晉灼曰:井上四交之榦。常爲汲者所契傷。是諸家皆說井榦爲井闌。按井𩏑爲木架四圍。中其圍橫圜木爲橋(如字)毋。兩旁木有軸可轉。中設鹿盧。縣綆上下。故言橋而𩏑見也。
从韋。取其帀也。
段注說韋同口。
倝聲。
段注胡安切。十四部。諸書榦亦音寒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井垣也,井欄圈也。段改為井橋,非是。
井𩏑八角,故漢造井𩏑樓,取其形名之。
井垣也,即井闌圈也。段改橋,非。
韓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49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48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5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21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18頁,第1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765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337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95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119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7頁,第1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20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76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5668頁【補遺】第1683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858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458頁【崇文】第182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690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32頁,第8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708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553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