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鬼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496頁,第1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61頁,第2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59頁,第3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普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匹陌切,𡘋音拍。《說文》:隂神也。《玉篇》:人之精爽也。《禮・祭義》: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【註】耳目之聰明爲魄。【疏】魄,體也。若無耳目,形體不得聰明。《關尹子・四符篇》:因意有魄,因魄有精。《白虎通》:魄者,迫然著人,主於性也。
义又,〈晉語〉:其魄兆乎民矣。【註】魄,形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魄,閒也。【疏】閒謂閒隙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木》:魄,榽橀。【註】魄,大木,細葉,似檀。【疏】魄,一名榽橀。
义又,《後漢・西南夷傳》:哀牢夷出虎魄。【註】虎魄生地中,其上及旁不生草,深者八九尺,大如斛,削去皮成虎魄,如斗;初時如桃膠,凝堅乃成。
义又,《書・武成》:惟一月壬辰旁死魄。【傳】月二日近死魄。【疏】魄者,形也 —— 謂月之輪廓無光之處名魄也。【釋文】魄,《漢書・律歷志》作霸。詳雨部霸字註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白各切,音泊 —— 聲也。《史記・周本紀》:有火自上復于下,至于王屋,流爲烏,其色赤,其聲魄云。【註】馬融曰:魄然,安定意也。
义又,與粕同。《莊子・天道篇》:古人之糟魄已夫。【音義】司馬云:爛食曰魄。一云糟爛爲魄。又作粕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他各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闥各切,𡘋音托 —— 落魄,貧無家業。《史記・酈生傳》:家貧落魄。《漢書註》應劭曰:志行衰惡之貌。師古曰:失業無倚也。〇【按】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俱音薄。
义又,與薄同。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旁魄四塞。《荀子・性惡篇》:雜能旁魄而無用。【註】旁魄,廣博也。
注解
〔魄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鬼部。
〔魄〕字拼音是pò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白、鬼。
〔魄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鬼,白声。从鬼的字,常与灵魂、鬼怪有关。本义是阴神,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。
〔魄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ò] ⑴ 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⑵ 精神,精力⑶ 古同“霸”,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。⑷ 古同“粕”,糟粕。⑸ 古同“珀”,琥珀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魄的意思
魄
1pòㄆㄛˋ基本解释
①指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。魂~。丢魂落~。魂飞~散。
②精神,精力。~力。气~。体~。
③古同“霸”,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。
④古同“粕”,糟粕。
⑤古同“珀”,琥珀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鬼,白声。从鬼的字,常与灵魂、鬼怪有关。本义:阴神,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。
2.同本义,有别于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魂。
soul;
魄,阴神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人生始化曰魄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。注:“形也,既生魄,阳曰魂。疏:附形之灵为魄。”其魄兆于民矣。魄意之精也。 —— 《国语·晋语》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 —— 《礼记·祭义》。注:“耳目之聪明为魄。”忽魂悸以魄动。 —— 唐· 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魂魄(迷信者指附在人体内可以游离出去的精神);心魄(心灵);丧魂落魄;魄荡魂飞(魄散魂消、魄散魂飞等都形容惊恐万状);魄心(灵魂)
3.引申为人的形体。
body;
人之精气曰魂,形体曰之魄。 —— 《太平御览》引《礼记外传》
4.精神;气质;神气 。
spirit;
魄虑(神思,意念);魄光(喻人的精神)
5.精力;胆识 。
energy; vigour; courage;
气魄;体魄。
6.通“霸”。月出月没的微光。
morning or evening moonlight;
惟三月哉生魄。 —— 《书·康诰》月未望则载魄于西,既望则终魄于东。 —— 《法言·五百》
魄蜍(传说月亮中的蟾蜍);魄宝(魄渊。月亮);魄兔(传说中指月中的兔)
7.通“粕”。糟粕,酒滓。
distiller's grains;
然则君之所读者,古人之糟魄已夫! —— 《庄子·天道》
8.另见 bó;tuò。
魄
2bóㄅㄛˊ详细解释
象声词
1.形容拍击声。
竹外麦烟愁漠漠,短翅啼禽飞魄魄。 —— 唐· 陆龟蒙《春思二首》
2.另见 pò;tuò。
魄
3tuòㄊㄨㄛˋ详细解释
1.——“落魄”的“魄”的又音。
2.另见 bó;pò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普百切頁碼第303頁,第8字續丁孫
魄
陰神也。从鬼白聲。
蔣注《易經・繫辭》:「精氣爲物,遊魂爲變。」《禮記・檀弓》:「骨肉歸復于土,命也;若魂氣,則無不之也。」《左傳・昭公七年》:「人生始化曰魄。旣生魄,陽曰魂。」孔穎達疏:「人稟五常以生,感陰陽以靈,有身體之質,名之曰形,有嘘吸之動,謂之爲氣,形氣合而爲用,知力以此而强,故得成爲人也。人之生也,始變化爲形,形之靈者名之曰魄也。旣生魄矣,魄內而有陽氣,氣之神者名之曰魂也。魂魄,神靈之名,本從形氣而有,形氣旣殊,魂魄亦異,附形之靈爲魄,附氣之神爲魂也。附形之靈者,謂初生之時,耳目心識,手足運動,啼呼爲聲,此則魄之靈也。附氣之神者,謂精神性識,漸有所知,此則附氣之神也。是魄在于前,而魂在于後,故云:旣生魄,陽曰魂。魂魄雖俱,是性靈,但魄識少而魂識多。鄭氏《祭義》註云:氣謂嘘吸出入者也。耳目之聰明爲魄,是言魄附形而魂附氣也。人之生也,魄盛魂强,及其死也,形消氣滅。《郊特牲》曰:魂氣歸于天,形魄歸于地。以魂本附氣,氣必上浮,故言魂氣歸于天;魄本歸形,形旣入土,故言形魄歸于地。聖王緣生事死,制其祭祀,存亡旣異,別爲作名,改生之魂曰神,改生之魄曰鬼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七反切潘客反頁碼第754頁,第7行,第2字述
陰神也。從鬼白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上反切普百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1737頁,第4字許惟賢第760頁,第2字
陰神也。
段注陰當作侌。陽言气,陰言神者,陰中有陽也。《白虎通》曰:魄者,迫也。猶迫迫然箸於人也。《淮南子》曰:地氣爲魄。《祭義》曰:氣也者,神之盛也。魄也者,鬼之盛也。鄭云:氣謂嘘吸出入者也。耳目之聰明爲魄。《郊特牲》曰:䰟氣歸於天。形魄歸於地。《祭義》曰:死必歸土。此之謂鬼。其氣發揚於上。神之箸也。是以聖人尊名之曰鬼神。按䰟魄皆生而有之而字皆从鬼者,䰟魄不離形質而非形質也。形質亡而䰟魄存。是人所歸也。故从鬼。
从鬼。白聲。
段注《孝經說》曰:魄,白也。白,明白也。䰟,芸也。芸芸,動也。普百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白话解释
魄,阴神,即人的天生阴气。字形采用“鬼”作边旁,“白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,從鬼、白聲。從鬼,以表人死而存在的精神;白聲,以示音讀,而不兼義。隸書、楷書之形,沿自篆文之形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魄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96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53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76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85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63頁,第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306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233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499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929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36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75頁,第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11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9095頁【補遺】第1738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835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78頁【崇文】第310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3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191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872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