丿

5画

4

thgg

omlm

miia

5画

丿

4

32121

上下结构

扩展BU+2009C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上 部首:丿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74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82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7頁,第11

唐韻》:房法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扶法切,𡘋音伐 —— 無也。孟子》:空乏其身。禮・月令》:季春,命有司振乏絕〔「季春,命有司振乏絕」為節引。原文作:命有司發倉廩,賜貧窮,振乏絕。〕【註】暫無曰乏。

又,匱也。左傳・成二年》:韓厥曰:敢吿不敏,攝官承乏。【註】猶代匱也。

又,廢也。莊子・天地篇》:子往矣,無乏吾事。戰國策》:不敢以乏國事。

又,射者所蔽。周禮・春官・車僕》:大射共三乏。【註】一名容,用皮爲之。王大射,張三侯,每侯有乏,使持旌吿獲者,藉以蔽矢也。儀禮・鄕射禮》:乏,參侯道。【疏】三分侯道。

左傳・宣十五年》:文反正爲乏。說文》:反止爲之,反正爲𣥄。徐鉉曰:《尙書》惟正之供,反正不供,故曰乏。通志》:正乃射侯,正以受矢,乏以藏矢,是相反也。

注解

〔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上,康熙部首是丿部

〔乏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㇒、之

〔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fá] ⑴ 缺少⑵ 疲倦⑶ 无能,无用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𠂜的意思

𠂜

基本解释

同“乏”《正字通•丿部》:“乏,篆作𠂜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二下反切房法切頁碼51頁,第4

𣥄

異體𠂜、乏

𣥄《春秋傳》曰:「反正爲乏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戰國文字从正,但是把上一橫筆打斜,造出另一個字,其義當即不正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四反切符法反頁碼149頁,第7行,第3

𣥄《春秋傳》曰:「反正爲乏。」

鍇注臣鍇曰:「《尚書》曰:『文王惟正之供,反正不供也。』故曰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二下反切房法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5頁,第4許惟賢123頁,第4

𣥄《春秋傳》曰:反正爲乏。

段注《左傳》宣十五年文。此說字形而義在其中矣。不正則爲匱𣥄。二字相郷背也。禮受矢者曰正。拒矢者曰𣥄。以其禦矢謂之𣥄。以獲者所容身謂之容。房法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止,足也;正,足也。反正為乏。段解不明。

止,足也;正,足也。反正為乏。段解不明。

白话解释

乏,《春秋左传》上说:“反写‘正’字,就成了‘乏’字。”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「正」字作,金文作(《文字析義》,P.627),從止、〇會意。〇為圜之初文,義為天體。會合止、〇二字,表示人之行止取法於天,則得其正。凡古文虛中者,多以填實呈現。填實之形,後多省變為橫筆。乏之篆文作,乃從「正」形反體以構字。義亦相反,不正為其本義。在六書中屬於變體會意。有學者以正為射臬(箭靶),乏為司獲者(射箭比賽時,負責報告射中箭靶數的人)遮蔽身體,以免中箭的裝置。乏以禦矢,正以受矢,義適相反,故以正之反書而構乏字(《文字析義》,P.433),可備一說。

乏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7頁,第4字
2陳昌治本第145頁,第2字
3黃侃手批第123頁
4說文校箋第69頁,第2字
5說文考正第63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21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87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96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33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9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69頁,第2字
12說文注箋第527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425頁
14通訓定聲第59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48頁【崇文】第589頁
16說文句讀第197頁
17說文新證第121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79頁,第2字
19古字詁林第二冊,第301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76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