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山部
武英殿刻本: 第763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21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260頁,第40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:語其切;《韻會》:疑其切,𡘋音宜。《說文》:九嶷,山名,在零陵營道縣北,舜陵在焉。元結〈九嶷山記〉:山方二千餘里,四州各近一隅,世稱九峰相似,望而疑之,謂之九嶷。通作疑。《前漢・武帝紀》:祀虞舜於九疑。又,屈原〈離騷〉:九疑𦆯其竝迎。
音又,《玉篇》:魚力切;《集韻》、《類篇》、《韻會》:鄂力切,𡘋音逆。《說文》:小兒有知也。本作㘈,今文作嶷。《詩・大雅》:克岐克嶷。【箋】嶷,識也;其貌嶷嶷然,有所識別也。又,《史記・帝嚳紀》:其色郁郁,其徳嶷嶷。【註】徳高也。
义《集韻》或作懝。
卷目:考證・寅集中 部首:山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87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6頁,第1字
《說文》九嶷,山名。在零陵營道縣北,舜陵在焉。
謹照原文改九嶷山,舜所葬,在零陵營道。從山疑聲。
注解
〔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山部。
〔嶷〕字拼音是yí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山、疑。
〔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〔九~〕山名,在湖南省。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;又指九嶷山之神,如:“~~缤兮并迎。”。亦作“九疑”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㠜的意思
基本释义
㠜
◎同“嶷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語其切頁碼第305頁,第9字續丁孫
嶷
異體㠜
九嶷山,舜所葬,在零陵營道。从山疑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八反切銀眉反頁碼第760頁,第6行,第1字述
九嶷山,舜所葬,在零陵營道。從山疑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言山九峯相似,可疑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九下反切語其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750頁,第2字許惟賢第766頁,第3字
九嶷山也。舜所葬。
段注海《內經》。南方蒼梧之丘。蒼梧之淵。其中有九嶷山。舜之所葬。在長沙零陵畍中。郭云: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。其山九溪皆相似。故云九疑。古者總名其地爲蒼梧也。
在零陵營道。
段注山在今湖南永州府寧遠縣南六十里,桂陽州藍山縣西南五十里。
从山。疑聲。
段注語其切。一部。按諸書多作九疑。惟《山海經》作嶷。音疑。而郭注亦作九疑。
嶷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02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760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58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88頁,第8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66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315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247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52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940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38頁,第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77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12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9148頁【補遺】第17390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658頁,第6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787頁【崇文】第31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247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218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877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