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子集中 部首:人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0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2頁,第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7頁,第9字
音《廣韻》:託何切;《正韻》:湯何切,𡘋音拖 —— 與佗、它通。彼之稱也,此之別也。《左傳・莊二十二年》: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。《詩・鄘風》:之死矢靡他。又,〈小雅〉:人知其一,莫知其他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誰也。
义又,邪也。揚子《法言》:君子正而不他。
义又,凡牛馬載物曰負他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唐佐切 —— 同「䭾」,亦畜負物也。
音又,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不被創刃怖而死者,他他藉藉,填坑滿谷。【註】他音,言禽獸僵死交相積也。
音又,《正字通》:方言呼人曰他,讀若塔平聲。
注解
〔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子集中,康熙部首是人部。
〔他〕字拼音是tā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亻、也。
〔他〕字造字法是本作“佗”。形声。从人,“它”省声。本义是负担。
〔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ā] ⑴ 称你、我以外的第三人,一般指男性,有时泛指,不分性别⑵ 别的,另外的⑶ 虚指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他的意思
他
tāㄊㄚ基本解释
①称你、我以外的第三人,一般指男性,有时泛指,不分性别。~们(可包括男性和女性)。~杀。
②别的,另外的。~人。~日。~乡。~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其~。
③虚指。睡~一觉。
详细解释
代词
1.本作“佗”。形声。从人,“它”省声。本义:负担。
2.古代、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,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。
he;
某以非他故。 —— 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注:“弥亲之辞。”他用刚日。 —— 《仪礼·士虞礼记》
他家(他或她);他每(他们,他懑);他爹(他大。方言。孩子的爹);他俩(他们两人)。任指第三者。当没有必要区分性别或性别不明时用“他”。他谁(犹言何人、谁);他适(指女子改嫁他人,改嫁)
3.表示指称,相当于“别的”、“其他的”,与“此”相对 。
other;
又况于他物乎? —— 《吕氏春秋·贵生》。注:“犹异也。”我亦无他。 —— 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他工辈。 —— 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此无他。 —— 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不在他人。 —— 清· 梁启超《饮冰室合集·文集》
他山(别处的山);他心(别的打算;异心);他志(别的想法、企图);他故(别的理由、原因;别的事);他室(别室);他途(别的途径。多指不正当的途径);他处(别处);他肠(异心,恶意);他意(别的企图;异心)
4.虚指 。
it;
吃他一顿;打他个措手不及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頁碼第260頁,第12字續丁孫
佗
異體他
負何也。从人它聲。
鉉注臣鉉等案:《史記》:「匈奴奇畜有橐佗。」今俗譌誤謂之駱駞,非是。
附注朱駿聲《通訓定聲》:「佗,俗字作駝,作馱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五反切徒何切頁碼第668頁,第3行,第1字述
負何也。從人它聲。
鉉注臣鉉等按:《史記》:匈奴奇畜有橐佗,今俗譌誤,謂之駱駝,非是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八上反切徒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81頁,第2字許惟賢第650頁,第6字
負何也。
段注負字葢淺人增之耳。《小雅》。舍彼有罪。予之佗矣。傳曰:佗,加也。此佗本義之見於經者也。佗之俗字爲駝,爲馱。𣜩變佗爲他。用爲彼之偁。古相問無它乎。祇作它。又《君子偕老》。委委佗佗。卽羔羊之委蛇委蛇也。傳云:委委者,行可委曲從迹也。佗佗者,德乎易也。《羔羊傳》云:委蛇者,行可從迹也。語詳略不同。
从人。它聲。
段注徒何切。十七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負何(荷)也,馱,駝皆俗字。
他,《說文》弛敷也。訓放之施當作弛。《論語》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之施當作他,訓加也。
負何也,俗作馱、駝。引申為凡有所加之義。
佗【徒】,負何也,引申為凡有所加之義。駝、馱皆俗字。
佗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511頁,第10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653頁,第9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99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329頁,第1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313頁,第20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132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933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400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672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02頁,第2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324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667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8018頁【補遺】第1719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27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688頁【崇文】第274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063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333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七冊,第314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765頁,第10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