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上 部首:口部
武英殿刻本: 第492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13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2頁,第14字
音《廣韻》:於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伊甸切,𡘋音宴。《玉篇》:吞也。亦作咽。譚子《化書》:聞珍羞之名,則妄有所嚥。
注解
〔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上,康熙部首是口部。
〔嚥〕字拼音是y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口、燕。
〔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àn] ⑴ 同“咽2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嚥的意思
嚥
yànㄧㄢˋ基本解释
◎同“咽2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烏前切頁碼第40頁,第6字續丁孫
咽
嗌也。从口因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伊田反頁碼第122頁,第7行,第3字述
嗌也。從口因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烏前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15頁,第2字許惟賢第95頁,第2字
嗌也。
段注咽者,因也。言食因於是以上下也。
从口。因聲。
段注烏前切。十二部。
白话解释
咽,吞食。字形采用“口”作边旁,“因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作從口、因聲。從口,表示口腔內的部位;因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咽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3頁,第4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2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0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2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5頁,第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7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94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733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41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頁,第1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05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086頁【補遺】第1629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332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20頁【崇文】第47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62頁,第3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5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23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