屔

ㄋㄧˊ

10画

7

rgnx|rnxn

omsp

pdar

77112

10画

7

3212151335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C54

古同“”,山名。在名字中无实际意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上 部首:尸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14頁,第7

同文書局本: 第302頁,第9

標點整理本: 第241頁,第22

廣韻》、《集韻𡘋奴低切,音泥。爾雅・釋丘》:水潦所止,屔丘。亦作泥。【郭註】反頂受水。

又,《集韻》:女夷切,音尼 —— 山名。

注解

〔屔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上,康熙部首是尸部

〔屔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丘、尼

〔屔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ní] ⑴ 四边高、中间低、可以蓄水的山丘。⑵ 古同“㞾”,山名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屔的意思

ㄋㄧˊ

基本解释

四边高、中间低、可以蓄水的山丘。

古同“㞾”,山名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奴低切頁碼268頁,第4

屔反頂受水丘。从丠,泥省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五反切禰倪反頁碼687頁,第7行,第1

屔反頂受水丘也。從丘,從泥省。泥亦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反頂,謂凡地及頂當高令反下,故曰反頂。《白虎通》曰:『孔子反宇象尼丘山。』謂四方高中央窊下也。尼即泥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八上反切奴低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545頁,第1許惟賢677頁,第7

屔反頂受水丠也。

段注《釋丘》曰:水潦所止,泥丘。《釋文》曰:依字又作屔。郭云:頂上洿下者。《孔子世家》。叔梁紇與顏氏女禱於尼丘。得孔子。生而首上圩頂。故因名曰丘。字仲尼。按《白虎通》曰:孔子反宇。是謂尼丘。德澤所興。藏元通流。葢頂似尼丘。故以類命爲象。屔是正字。泥是古通用字。尼是假借字。水潦所止是爲泥淖。《儀禮》注曰:淖者,和也。劉瓛述張禹之說。仲者,中也。尼者,和也。孔子有中和之德。故曰仲尼。張固從泥淖得解。《顏氏家訓》乃曰:至如仲尼居三字之中。兩字非體。《三蒼》尼旁益丘。《說文》尸下施几。如此之類。何由可從。玉裁謂。若言駭俗則難依。若言古義則不可不知也。又漢碑有作仲泥者。淺人深非之。豈知其合古義哉。

从丠。从泥省。

段注不但曰尼聲,必曰从泥省者,說水潦所止之意也。

泥亦聲。

段注奴低切。十五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泥,水名。泥土之泥當作屔,反頂受水則多化為泥,則其本字作屔可也。

反頂受水丘也。仲屔,作尼作泥均借字。

屔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29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676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514頁
4說文校箋第344頁,第10字
5說文考正第325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1177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2008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135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1739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10頁,第1字
11標注說文第337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278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8289頁【補遺】第17242頁
14通訓定聲第2331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711頁【崇文】第2841頁
16說文句讀第1104頁
17章授筆記第348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507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791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