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082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454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01頁,第19字
音《唐韻》:奴巧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女巧切,𡘋鐃上聲。《說文》:擾也。《釋名》:物繁則相雜撓也。《左傳・成十三年》:撓亂我同「盟」。【註】乃卯反 —— 或作摎。
音又,《說文》:一曰捄也。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尼交切,音鐃 —— 抓也、搔也,亦擾也。又,屈也。《孟子》:不膚撓。【趙岐註】讀平聲 —— 或作𢪼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女敎切,音鬧 —— 義同。《左傳・成二年》:畏君之震,師徒撓敗。《史記・酷吏傳》:所愛者,撓法活之。《前漢・劉向傳》:守正不撓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呼毛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呼高切,𡘋音蒿 —— 攪也。《前漢・鼂錯傳》:匈奴之衆易撓亂也。【註】火高反,其字从手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爾紹切,音繞 —— 亦屈也。與揉同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人要切,饒去聲 —— 纏也。與繞同。《史記・太史公自序》名家苛察繳繞,或作撓。
音又,《集韻》:馨幺切,音嘵 —— 撓挑,宛轉也。
义《正字通》:撓、橈,从手、从木,古互通;與鐃从金,音同義異。
卷目:考證・卯集中 部首:手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51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9頁,第5字
《前漢・劉向傳》守正不撓。
謹照原文獨處守正爲句,不撓衆枉爲句。謹據改爲不撓衆枉。
注解
〔撓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中,康熙部首是手部。
〔撓〕字拼音是náo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扌、堯。
〔撓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náo] ⑴ 攪,攪動:“使水濁者,魚~之”。⑵ 擾亂,阻止⑶ 彎曲(喻屈服)⑷ 搔,輕輕抓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撓的意思
撓挠
náoㄋㄠˊ基本解释
①攪,攪動:“使水濁者,魚~之”。
②擾亂,阻止。~亂。阻~。
③彎曲(喻屈服)~曲( qū )。~折。~志(屈節從人)。百折不~。
④搔,輕輕抓。~癢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奴巧切頁碼第403頁,第23字續丁孫
撓
擾也。从手堯聲。一曰捄也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咍勞反頁碼第973頁,第1行,第1字述
擾也。從手堯聲。一曰捄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奴巧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2404頁,第3字許惟賢第1045頁,第2字
𢺕也。
段注此與《女部》嬈字音義皆同。
从手。堯聲。
段注奴巧切。二部。
一曰捄也。
段注捄篆下曰:一曰𢺕也。是撓𢺕捄三字義同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撓與𢺕一聲之轉。
白话解释
挠,扰乱。字形采用“手”作边旁,采用“尧”作声旁。一种说法认为,“挠”是“捄”的意思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。篆文從手、堯聲。隸書、楷書同。字從「手」為義符,表示是手部的動作;從「堯」為聲符,不兼義。據《說文》,「堯」字的本義為「高也」,和「撓」義無關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撓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96頁,第1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017頁,第10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6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31頁,第3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78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756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966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937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551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17頁,第1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08頁,第10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215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829頁【補遺】第1780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210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051頁【崇文】第420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731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97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60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116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