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上 部首:玉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779頁,第1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45頁,第29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97頁,第18字
音《唐韻》:徂贊切;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:才贊切;《韻會》:在但切,𡘋音㜺。《說文》:三玉二石也。《禮》:天子用全,純玉也;上公用駹,四玉一石;侯用瓚;伯用埒,玉石半相埒也。【徐曰】瓚,亦圭也。圭狀,剡上邪銳之;于其首爲勺形,謂之瓚;于其柄爲注,水道所以灌。瓚之言贊,進也,以進于神也。《集韻》:一曰祼器。《韻會》:宗廟祼器,形如槃。《詩・大雅》:瑟彼玉瓚。【傳】玉瓚,圭瓚也。【疏】《正義》曰:瓚者,器名,以圭爲柄,圭以玉爲之,指其體謂之玉瓚,據成器謂之圭瓚。漢禮,瓚,槃大五升,口徑八寸,下有槃口,徑一尺。則瓚如勺,有槃以承之也。天子之瓚,其柄之圭長尺有二寸;其賜諸侯,蓋九寸以下。【又】釐爾圭瓚。【傳】九命錫圭瓚。《前漢・揚雄傳》:𤣥瓚觩䚧。【註】服䖍曰:以𤣥玉飾之,故曰𤣥瓚。張晏曰:瓚受五升,口徑八寸,以圭爲柄,用灌鬯。觩䚧,其貌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藏旱切;《集韻》:在坦切;《韻會》:才旱切,𡘋音趲 —— 義同。
义叉㊟〔又〕,人名。《正韻》:《漢書註》臣瓚,不言姓。按,《水經注》引薛瓚註《漢書》,是姓薛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則旰切,音贊 —— 圭也。一曰雜名。
注解
〔瓚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瓚〕字拼音是zà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贊。
〔瓚〕字造字法是形聲。从玉,贊聲。本义是質地不純的玉。
〔瓚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àn] ⑴ 質地不純的玉。《周禮•考工記•玉人》:“天子用全,上公用龍,侯用瓚,伯用將。”⑵ 古禮器。用以盛鬯酒灌祭,也用於賓客行爵。以圭為柄者稱圭瓚,以璋為柄者稱璋瓚。《集韻•考换韻》:“瓚,裸器。”《詩•大雅•旱麓》:“瑟彼玉瓚,黄流在中。”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瓒的意思
瓒瓚
zànㄗㄢˋ基本解释
①质地不纯的玉。
②古礼器。用以盛鬯酒灌祭,也用于宾客行爵。以圭为柄者称圭瓒,以璋为柄者称璋瓒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玉,赞声。本义:质地不纯的玉。
2.同本义。
impure jade;
瓒,三玉、二石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徐锴系传:“谓五分玉之中二分是石。”
3.古代祭祀时用的玉勺子。
ceremonial ladle made of jade;
瑟彼玉瓒,黄流在中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旱麓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徂贊切頁碼第7頁,第13字續丁孫
瓚
異體瓉
三玉二石也。从玉贊聲。《禮》:「天子用全,純玉也;上公用駹,四玉一石;矦用瓚;伯用埒,玉石半相埒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一反切自限反頁碼第41頁,第5行,第2字述
三玉、二石也。從玉贊聲。《禮》:「天子用全,純玉也;上公用駹,四玉、一石;侯用瓉;伯用埓;玉、石半相埓也。」
鍇注臣鍇曰:「瓉亦圭也,圭之狀剡上邪銳之,於其首爲杓形,謂之瓉;於其柄中爲注水道,所以灌鬯酒。三玉、二石謂五分玉之中二分是石。瓚之言贊也,贊,進也,以進於神也。自『《禮》天子』字已下皆周禮王、人之事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一上反切徂贊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1頁,第6字許惟賢第17頁,第6字
三玉二石也。从王。贊聲。
段注徂贊切。十四部。
禮天子用全。純玉也。上公用駹。四玉一石。侯用瓚。伯用埓。玉石半相埓也。
段注《攷工記・玉人》曰:天子用全。上公用龍。矦用瓚。伯用將。注。鄭司農云:全,純色也。龍當爲尨。尨謂雜色。玄謂。全,純玉也。瓚讀如𩜾𩛻之𩛻。龍,瓚,將皆雜名也。卑者下尊以輕重爲差。玉多則重。石多則輕。公矦四玉一石。伯子男三玉二石。按許君龍作駹。從先鄭易字也。埓,許鄭同。皆不作將。倘是將字。鄭不得釋爲雜。鄭已後傳寫失之。鄭云:公矦四玉一石。則記,文不當公矦公別異名。許說爲長。戴先生曰:此葢泛記用玉爲飾之等。玉裁謂。此與祼圭之瓚《異義》。許不言祼圭之瓚者。葢其字古衹作贊。黃金爲勺,不用玉也。詩謂之玉贊。圭贊者,以贊助祼圭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凡贊[聲]字必有尨雜意,如瓚饡字皆是。段氏以圭瓚字用贊,非。盞、琖,《說文》無;錢,《文選》「離離列錢」。凡員而……者皆用戔、贊。
玉瓚乃盞或盞之假借。《禮記》有「琖」,《方言》有「盞」,《說文》皆無。
三玉二石也。凡从贊之字,皆有尨雜義,如問一告二曰囋[一],以羹澆飯曰饡[二]等,皆是,段氏謂圭瓚字當用贊,非。《禮記•明堂位》「灌用玉瓚」,乃盞或琖之借。[盞、琖]《說文》無。盞(《方言》);琖(《禮記》),錢(《文選》「離離列錢」),凡从戔之字皆有圓而中空可容物之意,如「錢鎛」之錢是也。○此條所記,甚為費解,俟質。[一]見《荀子•勸學》[二]見《說文•食部》
瓚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3頁,第1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8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0頁,第5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8頁,第18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9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8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3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42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5頁,第1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頁,第15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4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26頁【補遺】第16172頁【後編】第1820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011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8頁【崇文】第10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9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13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一冊,第249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40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