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中 部首:目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915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800頁,第1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57頁,第2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:息良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思將切,𡘋音襄。《說文》:省視也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共也。《正韻》:交相也。《易・咸卦》:二氣感應以相與。《公羊傳・桓三年》:胥命者何,相命也。【註】胥,相也。相與胥音別義通。
义又,質也。《詩・大雅》:追琢其章,金玉其相。
义又,相思,木名。左思〈吳都賦〉:相思之樹。【註】大樹也。東冶有之。
音又,《唐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息亮切,襄去聲。《爾雅・釋詁》:視也。《左傳・隱十一年》:相時而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助也。《易・泰卦》:輔相天地之宜。《書・立政》:用勱相我國家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詁》:導也。又,勴也。【註】謂贊勉。【疏】〈鄕飲酒〉云:相者,一人敎導,卽贊勉也。
义又,《增韻》:𢷤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・大宗伯》:朝觀會同,則爲上相。【註】相,詔王禮也。出接賔曰𢷤,入詔禮曰相。相者,五人卿爲上𢷤。
义又,《廣韻》:扶也。《禮・禮器》:樂有相步。【註】扶工也。
义又,《小爾雅》:治也。《左傳・昭九年》:陳水屬也,火水妃也,而楚所相也。【註】楚之先祝融,主治火事。
义又,選擇也。《周禮・春官・簭人》:上春相簭。【註】謂更選擇其蓍也。
义又,送杵聲。《禮・曲禮》:鄰有喪,舂不相。【註】相者,聲以相助,歌以助舂,猶引重者呼邪許也。
义又,相術。《左傳・文元年》:內史叔服能相人。
义又,月名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七月爲相。
义又,官名。《呂覽》:相者,百官之長也。《古三墳》:伏犧氏上相共工,下相皇桓。《前漢・百官公卿表》:相國,丞相,皆秦官。
义又,計相。《史記・張丞相傳》:張蒼遷爲計相。【註】專主計籍。
义又,內相。《唐書・陸贄傳》:贄爲翰林時,號內相。
义又,家相。《禮・曲禮》:士不名家相。【註】主知家務者。
义又,《周禮・春官》有馮相氏,〈夏官〉有方相氏。
义又,樂器。《禮・樂記》:治亂以相。【註】相卽拊也。亦以節樂,以韋爲表,裝之以穅。穅,一名相,因以名焉。
义又,星名。石申《星經》:相星在北極斗南。
义又,江神,名奇相。見《博雅》。
义又,太史𠋫部有相風竿。傅休奕〈相風賦〉:表以靈鳥,鎭以金虎;以𠋫祥風,以占吉凶。《古今注》作伺風鳥,夏禹所作也。
义又,藥名。《本草綱目》:𤰞相,麻黃別名。相鳥,馬蘭別名。
义又,地名。〈商書序〉:河稟甲居相。【註】在河北。令魏郡有相縣。
义又,州名。後魏置相州,唐曰鄴都。
义又,姓。《後漢・南蠻傳》:武落鍾離山出四姓,一曰相氏。後秦相雲,北齊相願。又,相里、務相、空相、熊相、倚相、京相、沂相,俱複姓。
音又,《字彙補》:音禳。《禮・祭法》:相近於坎壇,祭寒暑也。【註】相近當爲禳祈,王肅又作祖迎。
音又,叶思必切,音悉。杜甫〈漫興〉絕句:恰似春風相欺得,夜來吹折數枝花。陸游《詩話》:白樂天用相字,多作思必切,如「爲問長安月,如何不相離」是也。此詩相欺,亦當讀入聲。
音《說文》:易緯文曰:地可觀者,莫可觀於木,故从目、从木。《正字通》:相,俗作𥄢,轉注。相,思將切,省視也。𥄢,莫卜切,目不明也。分相𥄢爲二,非。
注解
〔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目部。
〔相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xiāng、xià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目。
〔相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从目,从木。本义是察看;仔细看。
〔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xiāng] ⑴ 交互,行为动作由双方来⑵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⑶ 亲自看(是否中意)⑷ 姓。㈡ [xiàng] ⑴ 容貌,样子⑵ 物体的外观⑶ 察看,判断⑷ 辅助,亦指辅佐的人,古代特指最高的官⑸ 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⑹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⑺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、化学状态⑻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,在某一时刻(或某一位置)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,这种数值称“相位”。亦称“相角”。⑼ 姓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相的意思
相
1xiāngㄒㄧㄤ基本解释
①交互,行为动作由双方来。互~。~等。~同。~识。~传( chuán )。~符。~继。~间( jiàn )。~形见绌。~得益彰(两者互相配合,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)。
②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。~信。~烦。~问。
③亲自看(是否中意)~亲。~中( zhòng )。
④姓。
详细解释
副词
1.交互;互相。
mutually; each other;
故曰教学相长也。 —— 《礼记·学记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 —— 《老子·小国寡民》生当复来归,死当长相思。 —— 汉· 苏武《留别妻》当国者相见。 —— 宋· 文天祥《 后序》与北骑相出没。袁人相聚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父子相保。 —— 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鸡犬相闻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更相庆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里人相庆青山相对。 —— 唐· 李白《望天门山》水石相搏。 —— 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两相思,两不知。 —— 南朝宋· 鲍照《代春日行》
相叙契阔(互相诉说分别后的情思);相思锦色(红豆又称相思豆。即红豆色)
2.共同。
together; jointly;
鲁孟孙、 叔孙、 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 —— 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
上下相安。
3.递相;先后。
successively; one after another;
死者相藉。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相传以为雁荡。 —— 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》络绎相属。 —— 清· 薛福成《观巴黎油画记》
父子相传;相寻(连续;不断);相及(犹相继)
4.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。
indicates how one party behaves towards the other;
5.表自称。
便可白公姥,及时相遣归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6.表对称。
吾已失恩义,会不相从许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亲友如相问。 —— 唐· 王昌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
7.表他称。
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杂然相许。 —— 《列子·汤问》相委而去。 —— 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莫相知。(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。) 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则噪而相逐。(相逐,追逐他。相,特指代词,单指毛一鹭。) —— 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相唤(招呼);相牵(牵来;捆绑);相招(招来;引来)
动词
1.相差。
differ;
三王五霸,其所道不过爵禄,而功相万者,其所道明也。 —— 《商君书·错法》
相万(相差万倍。极言相差之大);相绝(相差极大);相远(相异;差距大)
2.亲自观看 。
see for oneself;
相媳妇(男家派亲人去女家相看女方);相机(察看当时情况,寻找有利时机)
3.另见 xiàng。
相
2xiàngㄒㄧㄤˋ基本解释
①容貌,样子。~貌。照~。凶~。可怜~。
②物体的外观。月~。金~。
③察看,判断。~面。~术(指观察相貌,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)。
④辅助,亦指辅佐的人,古代特指最高的官。辅~。宰~。首~。
⑤某些国家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
⑥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⑦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、化学状态。~态。水蒸气、水、冰是三个~。
⑧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,在某一时刻(或某一位置)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,这种数值称“相位”。亦称“相角”。
⑨姓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从目,从木。本义:察看;仔细看。
2.同本义。
look at; examine the appearance and judge;
相,省视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相,视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相时憸民。 —— 《书·盘庚上》惟太保先周公相宅。 —— 《书·召诰》善相丘陵。 —— 《礼记·月令》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。 —— 《诗·鄘风·相鼠》伯乐学相马,顾玩所见,无非马者。 —— 《论衡·订鬼》不敢复相士。 —— 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胜相士多。颠倒相来,到底只是一个盖儿。 —— 《二刻拍案惊奇》
相尸(验尸);相女配夫(根据女儿的情况选配女婿);相脚头(盗贼作案前窥探线路)
3.看相。
physiognomize;
臣少好相人。 ——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相法(观察面相体态等以卜吉凶的方法);相禄(谓享有福禄的面相)
4.辅佐,扶助。
assist;
有相之道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相夫子。 —— 《论语·季氏》季文子相三君。 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训俭示康》伊尹相汤伐 桀。 —— 《汤誓》吾观晋公子之从者,皆足以相国。 —— 《晋公子重耳出亡》使相之。 —— 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无物以相之。 —— 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禅山》
相天(助成自然之道);相王(辅佐帝王;谓宰相而封王者);相吏(汉代辅佐诸侯王的官员);相者(助主人传命或导客的人)
5.教导。
teach;
问谁相礼,则华元…。 —— 《国语》
6.治,治理。
administer;
相我受民。 —— 《书·立政》
7.选择。
choose;
良禽相木而栖,贤臣择主而事。 —— 《三国演义》
相攸(择婚的别称);相宅(择地定居;旧时迷信以观察地形地物判定住屋吉凶的一种方术)
8.作某国或某人的相;使作相。
be minister;
及遣其子宋襄相 齐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9.像。
like;
几树青松常带雨,浑然相个人家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名词
1.人的外貌,相貌。
looks; appearance;
岂吾相不当侯邪? —— 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儿已薄禄相。 —— 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非人臣之相也。 —— 《三国演义》内观不识因无相,外合明知作有形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长相(相貌);形相(外貌;外表);相表(相貌;体形);相品(仪表,人品)
2.照片 。
photo, photograph;
照个相。
3.官名。
the prime minister;
4.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。后专指宰相。
赵歇为王, 陈馀为将, 张耳为相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 ——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况于将相乎。 —— 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托名汉相。 —— 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有将相。 —— 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相辅(宰相);将相和;贤相;良相;奸相;权相;相王(宰相又封王者);相臣(宰相。亦泛指大臣);相父(皇帝对继续任职的先朝宰相的敬称);相邦(相国)
5.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,相当于郡太守。
永和初,出为 河间相。 —— 《后汉书》
6.某些国家(如日本)的官名,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。
首相;大藏相。
7.相位 。
phase;
两相流;有机相;水相;液相;相律;月相。
8.赞礼者,主持礼节仪式的人。
master of ceremonies;
宗庙之事,如会同, 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 —— 《论语·先进》
9.古代的一种乐器 [ xiang —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]。
后乱以武,治乱以相。 —— 《礼记》
10.农历七月的别名。
the seventh month;
七月为相,八月为壮。 —— 《尔雅》
11.通过看面容对命运的预卜 。
physiognomy;
相工;体相;手相;星相。
12.古地名 Xiang town。故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西。
13.引盲人行走的人。
blind guide;
固相师之道也。 —— 《论语·卫灵公》焉用彼相。 —— 《论语·季氏》
相步;相道(向导,引导;观察、选择道路)
14.另见 xiāng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息良切頁碼第106頁,第2字續丁孫
相
省視也。从目从木。《易》曰:「地可觀者,莫可觀於木。」《詩》曰:「相鼠有皮。」
附注段玉裁注:「此引《易》說从目木之意也。目所視多矣,而从木者地上可觀者莫如木也……此引經說字形之例。」徐灝箋:「戴氏侗曰:『相,度才也。工師用木,必相視其長短、曲直、陰陽、剛柔之所宜也。相之取義始於此會意。』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七反切脩祥反頁碼第278頁,第3行,第1字述
省視也。從目、木。《易》曰:「地可觀者,莫可觀於木。」《詩》曰:「相鼠有皮。」
鍇注臣按:所引「《易》曰」,今《易》無此文,疑《易》傳及《易》緯有之也。會意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上反切息良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529頁,第2字許惟賢第237頁,第6字
省視也。
段注《釋詁》、《毛傳》皆云相視也。此別之云省視。謂察視也。
从目木。
段注會意。息良切。十部。按目接物曰相。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。其交接而扶助者,則爲相瞽之相。古無平去之別也。《旱麓》、《桑柔・毛傳》云:相,質也。質謂物之質與物相接者也。此亦引伸之義。
易曰:地可觀者。莫可觀於木。
段注此引《易・說》从目木之意也。目所視多矣。而从木者,地上可觀者莫如木也。《五行志》曰:說曰:木,東方也。於易,地上之木爲觀。顏云:坤下巽上,觀。巽爲木。故云地上之木。許葢引《易・觀》卦說也。此引經說字形之例。
詩曰:相鼠有皮。
段注《庸風》文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从目、木。相材,度材。相,扶助瞽者行,引申為宰相,又引申為輔相。因相視又引申為相貌。
相瞽者之相與宰同為賤役,引申為宰相。又相於瞽者有助誼,故引申為相助。又從省視引申為審視。
段注非。……(?)
白话解释
相,察看。字形采用“目、木”会义。《易经》上说:“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,莫过于在树上。”《诗经》上有诗句唱道:“注 意看,鼠有多厚的皮!”
字形解说
自甲骨文至楷書字形皆從目、從木。目為眼睛,木為樹。二者相合表示以眼視木之意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相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07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83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2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39頁,第1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33頁,第1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471頁,第7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809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896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684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83頁,第21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37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026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848頁【補遺】第1657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571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77頁【崇文】第110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98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267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151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817頁,第4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357頁,第5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