穜

tóngzhǒng ㄊㄨㄥˊㄓㄨㄥˇ

17画

12

tujf

hdytg

mfkb

20915

17画

12

3123441431251121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7A5C

(tóng)早种晚熟的谷物。(zhǒng)古同“种”。早种晚熟的谷物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午集下 部首: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057頁,第16

同文書局本: 第860頁,第29

標點整理本: 第821頁,第30

廣韻》、《正韻》:徒紅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徒東切,𡘋音同 —— 穜稑。詳稑字註。

又,《廣韻》:直容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傳容切,𡘋音重 —— 亦書作重。詩・豳風》:黍稷重穋。

正字通》:按,《毛詩》重穋,重讀平聲,不借用種穜。自《說文》以禾从重者爲重穋之重,禾从童者爲蓺種之穜,後人因襲不改,陸德明又从而傅會之。究其義,則種爲蓺植,讀若衆;爲穀種,讀若腫。如〈大雅・生民〉「誕降嘉種,種之黃茂」,分上、去二聲,是也;不必泥《說文》種爲先穜後熟,穜爲蓺也。詳見種字註。

注解

〔穜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下,康熙部首是禾部

〔穜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tóng、zh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禾、童

〔穜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tóng] ⑴ 先種後熟的穀類。《周禮•天官•内宰》:“上春,詔王后帥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種,而獻之于王。”⑵ 木棉。元陳高《穜花詩》:“炎方有穜樹,衣被代蠶桑。” [zhǒng] ⑴ 同“種”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穜,類也。”⑵ 同“腫”。《馬王堆漢基帛書•五十二病方•穜(腫)橐》:“穜橐者,黑實橐,不去。” [zhòng] ⑴ 同“種”。播種;種植。《説文•禾部》:“穜,埶也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穜的意思

1tóngㄊㄨㄥˊ

基本解释

先種後熟的穀類。《周禮•天官•内宰》:“上春,詔王后帥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種,而獻之于王。”

木棉。元陳高《穜花詩》:“炎方有穜樹,衣被代蠶桑。”

2zhǒngㄓㄨㄥˇ

基本解释

同“種”。《廣雅•釋詁三》:“穜,類也。”

同“腫”。《馬王堆漢基帛書•五十二病方•穜(腫)橐》:“穜橐者,黑實橐,不去。”

3zhòngㄓㄨㄥˋ

基本解释

同“種”。播種;種植。《説文•禾部》:“穜,埶也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之用切頁碼228頁,第4

穜埶也。从禾童聲。

蔣注《五經文字》:穜,章用反,經典相承作穜稑之穜,音直龍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之用反頁碼581頁,第1行,第1

穜埶也。從禾童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布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之用切古音第九部頁碼1281頁,第2許惟賢561頁,第2

穜埶也。

段注《丮部》曰:埶,穜也。小篆埶爲穜。之用切。種爲先穜後孰。直容切。而隸書互易之。詳張氏《五經文字》。種者以穀播於土。因之名穀可種者曰種。凡物可種者皆曰種。別其音之隴切。《生民》曰:種之黃茂。又曰:實種實褎。箋云:種生不雜也。

从禾。童聲。

段注之用切。九部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穜,種;種,穜。相互易。

埶也,今誤用種。

埶也,今誤作種。

穜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48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572頁,第1字
3黃侃手批第441頁
4說文校箋第287頁,第1字
5說文考正第276頁,第6字
6說文今釋第994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700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3616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1464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176頁,第9字
11標注說文第282頁,第10字
12說文注箋第2313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7121頁【補遺】第17071頁
14通訓定聲第128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601頁【崇文】第2401頁
16說文句讀第923頁
17章授筆記第295頁,第4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599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82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