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武英殿刻本: 第2201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920頁,第20字
標點整理本: 第882頁,第21字
音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分勿切,音弗。《說文》:亂糸也。
义又,《爾雅・釋水》:紼,繂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紼纚維之。【傳】紼,縛也。
义又,《禮・曲禮》:助葬必執紼,〔註〕引棺索也。《釋名》:從前引之曰紼。紼,發也,發車使前。
义又,與紱通。《前漢・丙吉傳》:上將使人加紼而封之。【註】師古曰:紼,繫印之組也。
义又,與芾通。《白虎通》:紼者,蔽也,行以蔽前。天于朱紼,諸侯赤紼。《詩》云:朱紼斯皇。又云:赤紼在股。〇【按】《詩》朱紼、赤紼,皆作芾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芳未切,音費。《類篇》:縕也。
义《玉篇》:或从茀作𦂓,亦作綍。
卷目:考證・未集中 部首:糸部
愛日堂藏本: 第524頁,第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62頁,第39字
《詩・小雅》紼纚維之。《傳》紼,縛也。
謹照原文縛改縳。
注解
〔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中,康熙部首是糸部。
〔紼〕字拼音是f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糹、弗。
〔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fú] ⑴ 见“绋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绋的意思
绋紼
fúㄈㄨˊ基本解释
①古代出殡时拉棺材用的大绳。执~(送殡)。
②绳索。
③古同“绂”,系印的丝带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乱丝。
jumbled mass of silks or hemps;
绋,乱丝也。从系,弗声。 —— 《说文》。
2.大绳。
big rope;
绋纚维之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采菽》
3.特指下葬时引柩入穴的绳索。
cord guiding the hearse;
绋者,所牵持棺者也。 —— 《白虎通》先君有所助执绋矣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三十年》助葬必执绋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上》
4.通“韨”。蔽膝。
knee hide;
绋者,蔽也,行以蔽前。…天子朱绋,诸侯赤绋。 —— 《白虎通·绋冕》
5.通“绂”。系印章或佩玉的丝带。也代指官印。
silk ribbon;
吉疾病, 上将使人加绋而封之。 —— 《汉书·丙吉传》
印绋(印章上的丝带);释绋(解开丝带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分勿切頁碼第439頁,第17字續丁孫
紼
異體𥿏
亂麻也。从糸弗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分勿切頁碼第1040頁,第4行,第2字述
亂系也。從糸弗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分勿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645頁,第2字許惟賢第1150頁,第10字
亂枲也。
段注枲各本作系。不可通。今正。亂枲者,亂麻也。可以裝衣。可以然火。可以緝之爲索。故采尗《毛傳》曰:紼,繂也。言用紼爲索也。
从糸。弗聲。
段注分勿切。十五部。
紼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68頁,第1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17頁,第9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32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583頁,第1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21頁,第1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928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246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487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779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46頁,第3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59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610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2809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50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45頁【崇文】第457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05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255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16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