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

zhǒng ㄓㄨㄥˇ

15画

9

ekhh

bl

qji

75206

8画

4

3511251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0BF

皮肉浮胀:肿胀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未集下 部首:肉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366頁,第11

同文書局本: 第989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955頁,第16

唐韻》:之隴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主勇切,𡘋音種。說文》:癰也。廣韻》:疾也。周禮・天官・瘍醫》:掌腫瘍、潰瘍、金瘍、折瘍之祝藥,劀殺之齊。【註】腫瘍,㿈而上生創者。爾雅・釋訓》:腫足爲尰。【疏】膝之下有瘡腫,是涉水所爲。

又,膚肉浮滿也。史記・倉公傳》:後五日當𦡈腫。前漢・五行志》:公閉門而泣之,目盡腫。後漢・梁皇后紀》:從閒以來,加以浮腫。

又,《釋名》:腫,鍾也,寒熱氣所鍾聚也。

又,《增韻》:脹也。管子・輕重篇》:無鹽則腫。

又,瘣也。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輪人》:旁不腫。【註】瘣也。

注解

〔腫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未集下,康熙部首是肉部

〔腫〕字拼音是zhǒ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⺼、重

〔腫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zhǒng] ⑴ 见“肿”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肿的意思

zhǒngㄓㄨㄥˇ

基本解释

皮肉浮胀。~胀。~瘤。~痛。浮~。红~。脓~。臃~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(形声。从肉,中(重)声。本义:痈) 同本义 carbuncle肿,痈也。——《说文》肉暴长曰肿。——《论衡·状留》肿疡。——《周礼·疡医》。注:“痈而上创者。”郁处头,则为肿为风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疡医掌肿疡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》。郑玄注:“肿疡,痈而上生疮者”

动词

浮胀;肿胀。

swell;

看那店主人,打的半边脸都肿了,半日挣扎不起。 —— 《水浒传》

肿泄(病名。腹泻及手足浮肿);肿哙(虚肿);肿疡(痈;毒疮);肿病(病名。即水肿。通称浮肿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四下反切之隴切頁碼131頁,第19

腫癰也。从𠕎𡍺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八反切之勇反頁碼339頁,第6行,第1

腫癰也。從肉重聲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四下反切之隴切古音第九部頁碼685頁,第3許惟賢305頁,第10

腫癰也。

段注𤕫部》曰:癰,腫也。《瘍醫》注曰:腫瘍癰而上生創者。按凡膨脹粗大者謂之雍腫。《生民・毛傳》。種,雍腫也。《莊子》說木盤癭曰雍腫。雍俗作擁。

从肉。重聲。

段注之隴切。九部。

白话解释

肿,臃肿。字形采用“肉(月)”作边旁,采用“重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肉、重聲。從「肉」,表示與動物身體有關;「重」表示音讀。楷書從篆文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腫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261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348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271頁
4說文校箋第173頁,第4字
5說文考正第164頁,第13字
6說文今釋第585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1022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238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853頁,第5字
10說文標整第104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169頁,第15字
12說文注箋第1325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4527頁【補遺】第16679頁
14通訓定聲第122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347頁【崇文】第1385頁
16說文句讀第509頁
17古字詁林第四冊,第459頁,第5字
18古字釋要第432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