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

ㄐㄧˋ

9画

2

yfh

yrj

sed

04600

9画

2

41112511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8A08

指核算、主意、计策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上 部首:言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743頁,第9

同文書局本: 第1147頁,第1

標點整理本: 第1122頁,第1

唐韻》:古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吉詣切,𡘋音繼。說文》:會也、算也。从言、从十。【徐曰】十者,物成數,會意。左傳・昭三十二年》: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。禮・內則》:十年出就外傅,居宿于外,學書計。【註】書謂六書,計謂九數。周禮・天官》:小宰以六計弊羣吏之治。【註】弊,斷也。【疏】六計,謂善能敬正法辨,皆以廉爲本,計其功過多少,而聽斷之也。又,〈司會〉〔註〕:司會主天下之大計。【疏】日計曰成,月計曰要,歲計曰會。史記・平準書》:桑弘羊以計算用事。

又,《玉篇》:謀也。廣韻》:籌策也。史記・項羽紀》:項梁召諸別將會薛計事。又,〈淮隂侯傳〉:計者,事之機也。

又,計簿。左傳・昭二十五年》:臧會逸奔郈魴假使爲賈正焉,計于季氏。【註】送計簿于季氏。前漢・武帝紀》:受計于甘泉宮。【註】受郡國所上計簿,若今之諸州計帳也。

又,計偕。前漢・武帝紀》:元光五年,徵吏民有明當世之務,習先聖之術者,縣次續食,令與計偕。【註】令所徵之人與上計者俱來也。

又,官名。史記・張丞相傳》:張蒼遷爲計相。【師古註】專主計籍。唐書・百官志》:司計,典計,掌計各二人,給衣服飮食薪炭。

又,神名。山海經》:東百三十里曰光山,神計蒙處之,其狀人身龍首,恆遊於漳淵,出入必有飄風暴雨。

又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琅邪郡有計斤縣。師古曰:卽《左傳》所謂介根也。

又,州名。唐書・地理志》:劍南道有計州。

又,姓。越有計然,後漢有計子勳。

又,《集韻》:吉屑切,音結 —— 畫也。

注解

〔計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上,康熙部首是言部

〔計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訁、十

〔計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ì] ⑴ 核算⑵ 測量或核算度數、時間、溫度等的儀器⑶ 主意,策略⑷ 謀劃,打算⑸ 姓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計的意思

ㄐㄧˋ

基本解释

核算。~時。~量( liàng )。~日程功。

測量或核算度數、時間、溫度等的儀器。晴雨~。濕度~。

主意,策略。~策。~謀。

謀劃,打算。~劃。~議。

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詣切頁碼71頁,第8

計會也。筭也。从言从十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五反切己惠反頁碼200頁,第4行,第2

計會也,算也。從言、十。

鍇注臣鍇曰:「十者總成數。會意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上反切古詣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72頁,第1許惟賢167頁,第5

計會也。筭也。

段注會,合也。筭當作算。數也。舊書多假筭爲算。

从言十。

段注會意。古詣切。十五部。

白话解释

计,合算,算数。字形采用“言”作边旁,采用“十”作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從言、從十,從言表示謀畫,從十表示計算。篆文、隸書、楷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計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41頁,第10字
2陳昌治本第201頁,第4字
3黃侃手批第162頁
4說文校箋第96頁,第9字
5說文考正第91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318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555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1301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47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58頁,第3字
11標注說文第97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726頁,第2字
13說文詁林第2978頁【補遺】第16437頁
14通訓定聲第2270頁,第4字
15說文義證第199頁【崇文】第793頁
16說文句讀第277頁
17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30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258頁,第1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