豎

shù ㄕㄨˋ

15画

8

ahnu

semrt

hxju

77108

15画

8

12512554125143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8C4E

指竖立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中 部首:豆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2854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1192頁,第22

標點整理本: 第1168頁,第21

唐韻》:臣庾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上主切,𡘋音裋。說文》:豎立也。【徐曰】豆器,故爲豎立。後漢・靈帝紀》:槐樹自拔倒豎。〈魏志・鍾繇傳〉:起偃爲豎。

又,《韻會》:貞也。字彙》:直也。

又,《廣韻》:童僕之未冠者。列子・說符篇》:鄰人亡羊,請楊子之豎追之。宋書・周朗傳》:婢豎無定科。

又,內廷之小臣也。周禮・天官》:內豎掌內外之通令,凡小事。【註】豎,未冠者之官名。左傳・僖二十四年》:晉侯之豎頭須,守藏者也。【註】豎,左右小吏。

又,凡𤰞鄙者皆曰豎。史記・留侯世家》:豎儒,幾敗乃公事。晉書・阮籍傳》:時無英雄,使豎子成名。

又,姓。左傳・昭十六年》:鄭大夫豎柎。

又,《韻會》:通作裋。史記・秦始皇紀》:寒者利裋褐。【註】一作短,一作豎 —— 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,短而且狹,故謂之短褐,亦曰豎褐。荀子・大略篇》:衣則豎褐不完。【註】僮豎之褐,亦短褐也。集韻》或作𧞫

又,《正韻》、《字彙補𡘋殊遇切,音樹。通鑑》:龎涓曰:遂成豎子之名。胡三省讀去聲。

集韻》:籀作䝂,或作𠐊;俗作竪,非。

注解

〔豎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中,康熙部首是豆部

〔豎〕字拼音是shù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臤、豆

〔豎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ù] ⑴ 同“竖”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豎的意思

shùㄕㄨˋ

基本解释

同“竖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臣庾切頁碼93頁,第3

豎豎立也。从臤豆聲。

䝂籒文豎从殳。

附注按:段玉裁據小徐本改「豎立」為「堅立」,注云:「堅立,謂堅固立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韶乳反頁碼251頁,第7行,第3

䝂堅立也。從臤豆聲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豆,器也,故爲豎立。」

反切………頁碼252頁,第1行,第1

籒文豎從殳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臣庾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71頁,第2許惟賢211頁,第5

䝂堅立也。

段注堅立謂堅固立之也。豎與尌音義同。而豎從臤。故知爲堅立。《周禮》内豎。鄭云:豎,未冠者之官名。葢未冠者才能自立。故名之豎。因以爲官名。豎之言孺也。

从臤。豆聲。

段注臣庾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籒文豎。从殳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漢高祖罵人有三語:⑴豎儒=侏儒。⑵腐儒=曲背。凡短小(志氣、身體、智識同)者,不中用也。⑶鯫生,鯫,小人也。鄒淺。

字形解说
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臤、豆聲。從「臤」(ㄑㄧㄢ qiān),表示堅固的意思;「豆」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《說文》另收錄有從「殳」的籀文。隸書形體略有改變,楷書從篆文來。

豎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84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254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202頁
4說文校箋第124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118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420頁,第4字
7說文約注第718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1686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612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74頁,第13字
11標注說文第123頁,第12字
12說文注箋第91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541頁【補遺】第16527頁
14通訓定聲第1391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51頁【崇文】第1001頁
16說文句讀第357頁
17章授筆記第135頁,第6字
18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520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319頁,第7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