鬥

dòu ㄉㄡˋ

10画

hggh

ln

cca

77001

10画

1121211212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9B25

(dǒu)指容量单位,也特指“北斗星”。(dòu)意为相争、比赛、争胜、抗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亥集上 部首:鬥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3486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1457頁,第29

標點整理本: 第1454頁,第40

唐韻》:都豆切;《集韻》:丁𠋫切,𡘋音鬭。說文》:兩士相對,兵杖在後,象鬥之形。廣韻》:凡从鬥者,今與門戸字同。字㝈》:鬥,右音戟,𩰊字从手,手有所執;左音掬,𩰋字反𩰊,執物則一。

又,《集韻》:克角切,音搉 —— 鬭也。

注解

〔鬥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鬥部

〔鬥〕字拼音是dòu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𩰋、𩰊

〔鬥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兩人怒發對打形。本义是搏鬥。

〔鬥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òu] ⑴ 對打⑵ 比賽勝負,爭勝⑶ 使動物之間互爭高下⑷ 拼合,對準,湊近⑸ 同“逗”,逗引。⑹ 姓。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鬥的意思

dòuㄉㄡˋ

基本解释

對打。~毆。戰~。

比賽勝負,爭勝。~力。~勁。~智。~志昂揚。

使動物之間互爭高下。~牛。~蟋蟀。

拼合,對準,湊近。~眼。

同“逗”,逗引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1.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兩人怒發對打形。本義:搏鬥。

2.搏鬥;引申爲戰鬥。

fight;

鬥,兩士相對,兵杖在後,象鬥之形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爭也。二士對戟爲鬥。 —— 《古考經說》鬥,遇也。 —— 《說文》。按,相接之意。投身大敵,與之撲鬥。 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彼此錯雜,紛紜拿鬥,敵槍終不能發。

拳鬥;械鬥;格鬥(緊張激烈地搏鬥);鬥心(戰鬥的意志);鬥臣(勇健善鬥之士);鉤心鬥角(屋角由屋心伸出來,像與屋心鉤在一起。各個屋角相對,像要相互搏鬥。用此比喻用盡心機,明爭暗鬥)

3.較量,競賽。

contest with;

試與他蟲鬥。 —— 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
鬥口(鬥嘴;開玩笑挑逗);鬥靡誇多(說長道短。鬥:爭。靡:無;少);鬥錦(爭奇鬥豔);鬥花(以奇花相競賽);鬥香(以名香相競賽);鬥草(古代以花草相賽的一種民俗遊戲。一名鬥百草);鬥茶(比賽茶的優劣);鬥棋(奕棋爭勝)

4.古代天文用語,星相擊。

collide with star;

十四載二月,熒惑,太白鬥於畢、昂、井、鬼間,至四月乃伏。 —— 《新唐書》

5.遇合;拼合 。

fit together;

鬥榫;鬥縫(拼接);鬥闞(拼合鑲嵌)

6.使動物鬥 。

fight;

鬥雞;鬥蛐蛐兒;鬥雞走馬;鬥雞走狗(遊手好閒,不務正業)

7.鬥爭,爭鬥。

struggle;

見兩小兒辯鬥。 —— 《列子·湯問》外連衡而鬥諸侯。 —— 漢· 賈誼《過秦論》

鬥地主;鬥寵(爭奪受寵);鬥辯(爭鬥;爭吵)

8.玩,遊戲 。

play;

鬥棋;鬥葉(玩紙牌);鬥牌(玩骨牌、紙牌)

9.用同“逗”。逗引 。

tease;

鬥引(挑逗,逗引,勾引);鬥諞(巧言逗引)

10.戲耍;喜樂 。

make fun of;

鬥疊(挑撥離間);鬥牙拌嘴(耍嘴調鬧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三下反切都豆切頁碼88頁,第9

鬥兩士相對,兵杖在後,象鬥之形。凡鬥之屬皆从鬥。

附注段玉裁注:「許之分部次弟,自云據形繫聯。𠃨𠩀在前部,故受之以鬥,然則當云爭也。兩𠃨相對,象形,謂兩人手持相對也。乃云兩士相對,兵杖在後,與前部說自相戾,且文從兩手非兩士也。」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卜辭鬥字皆象二人相搏無兵杖也,許君殆誤。」
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象兩人徒手相鬥,互持對方頭髮之形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六反切當豆反頁碼242頁,第4行,第1

鬥兩士相對,兵仗在後,象鬥之形。凡鬥之屬,皆從鬥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乙爲兵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三下反切都豆切古音第四部頁碼453頁,第5許惟賢204頁,第7

鬥㒳士相對。兵杖在後。象鬥之形。

段注按此非許語也。許之分部次弟。自云據形系聯。𠃨𠩀在前部。故受之以鬥。然則當云爭也。兩𠃨相對象形。謂兩人手持相對也。乃云兩士相對。兵杖在後。與前部說自相戾。且文從兩手。非兩士也。此必他家異說。淺人取而竄改許書。雖《孝經・音義》引之。未可信也。都豆切。四部。

凡鬥之屬皆從鬥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爭鬥。

爭鬥。

爭鬥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像二人持兵杖搏擊的樣子。篆文作,由構成。,音ㄐㄧˇ(jǐ),作持解,像右手腕上五個指頭省作三個而呈持物的樣子,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字隸定作「丮」,已失其形。,音ㄐㄧˇ,是丮字的反寫,音、義一致,隸定作「」,應是左手腕上五個指頭省作三個而呈持物的樣子。因此,當二字相對並列成,可會出二人持杖搏擊的意思。楷書之形承自篆文之,頗失其形,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。以上諸形,都由二字構成,又和二字沒聲音關係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
鬥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175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245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194頁
4說文校箋第119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113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401頁,第5字
7說文約注第689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160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58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71頁,第11字
11標注說文第119頁,第9字
12說文注箋第88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3416頁【補遺】第16505頁
14通訓定聲第138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243頁【崇文】第969頁
16說文句讀第343頁
17說文新證第196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130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三冊,第368頁,第2字
20古字釋要第303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