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492頁,第1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25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72頁,第1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正韻》𡘋子鴆切,音祲 —— 漬也。《詩・曹風》:浸彼苞稂。
义又,潤也。《詩・小雅》:浸彼稻田。
义又,漸也。《易・臨卦》:剛浸而長。
义又,沒也。《史記・趙世家》:城不浸者三版。
义又,涵也、沈也,澤之總名也。《莊子・逍遙遊》:大浸稽天。《周禮・夏官・職方氏》:揚州其浸五湖。
义又,通作湛。《禮・內則》:湛諸美酒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七林切;《集韻》:千尋切,𡘋音侵 —— 浸淫,漸漬也。王褒〈洞簫賦〉:浸淫叔子遠其類。
义或作濅、寖。
注解
〔浸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浸〕字拼音是jì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𠬶。
〔浸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籀文寝声。本义是古水名。浸水。
〔浸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jìn] ⑴ 泡,使渗透⑵ 逐渐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𡫏的意思
基本释义
𡫏
◎同“浸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鴆切頁碼第364頁,第4字續丁孫
濅
異體𡫏、𣹦、寖、浸
水。出魏郡武安,東北入呼沱水。从水𡩠聲。𡩠,籒文𡪢字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隸作浸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進沁反頁碼第882頁,第7行,第1字述
水,出魏郡武安,東北入滹沱。從水𡩠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魏郡武安縣有濅水,東北至東昌入虖沱河,過郡五行六百一里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鴆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158頁,第1字許惟賢第940頁,第1字
濅水。出魏郡武安。東北入呼沱水。
段注魏郡武安,二志同。今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縣西南五十里有武安城。《前志》武安下曰:𣼡水東北至信都國東昌入虖池河。過郡五。行六百一十里。
从水,𡩠聲。
段注子鴆切。七部。按沈浸,浸淫之字多用此。𣜩作浸。
𡩠,籒文𡪢。
段注見《宀部》。
浸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19頁,第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15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93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71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33頁,第1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79頁,第2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678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356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314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86頁,第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55頁,第9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81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804頁【補遺】第1763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25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950頁【崇文】第37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33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60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011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