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17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59頁,第2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3頁,第24字
义《集韻》與愆同。
音又,丘閑切,音慳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𨓲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𨓲〕字拼音是qiān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侃。
〔𨓲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iān] ⑴ 经过。《説文•辵部》:“𨓲,過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本義此為經過之過。”李富孙《辨字正俗》:“𨓲為行之過。”又过度。承培元《廣説文答問疏證》:“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。”⑵ 同“愆”。过失。《玉篇•是部》:“𨓲,過也,亦作諐。”《集韻•仙韻》:“愆,亦作𨓲。”《正字通•辵部》:“𨓲,經史皆作愆。”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•辵部》“𨓲”下云:“《心部》愆、㥶、諐、為有過之過,然其義相引伸也,故《漢書•劉輔傳》云:‘元首無失道之𨓲。’”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𨓲的意思
𨓲
qiānㄑㄧㄢ基本解释
①经过。《説文•辵部》:“𨓲,過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本義此為經過之過。”李富孙《辨字正俗》:“𨓲為行之過。”又过度。承培元《廣説文答問疏證》:“凡㠯愆為逾𨒋義者皆作𨓲為正。”
②同“愆”。过失。《玉篇•是部》:“𨓲,過也,亦作諐。”《集韻•仙韻》:“愆,亦作𨓲。”《正字通•辵部》:“𨓲,經史皆作愆。”清段玉裁《説文解字注•辵部》“𨓲”下云:“《心部》愆、㥶、諐、為有過之過,然其義相引伸也,故《漢書•劉輔傳》云:‘元首無失道之𨓲。’”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虔切頁碼第55頁,第1字續丁孫
𨔃
異體𨓲
過也。从辵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豈虔反頁碼第158頁,第7行,第1字述
過也。從辵侃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去䖍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296頁,第2字許惟賢第133頁,第1字
過也。
段注本義此爲經過之過。《心部》愆,㥶,諐爲有過之過。然其義相引伸也。故《漢書》劉輔傳云:元首無失道之𨓲。
从辵。侃聲。
段注去䖍切。十四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《說文》䇂,愆、𨓲三字同,今僅作愆。
𨓲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05頁,第18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57頁,第3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3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4頁,第20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9頁,第1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38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22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052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63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3頁,第12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5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6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56頁【補遺】第1637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925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9頁【崇文】第63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1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8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445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200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