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辵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18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0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44頁,第14字
义《字彙補》:古文逮字。註詳本畫。
注解
〔𨓻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辵部。
〔𨓻〕字拼音是lù,左下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辶、⺕、氺。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𨓻的意思
基本释义
𨓻
lùㄌㄨˋ1.同“逯”。
2.拼音lù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耐切頁碼第53頁,第28字續丁孫
逮
唐逮,及也。从辵隶聲。
鉉注臣鉉等曰:或作迨。
附注鈕樹玉校錄:「《韻會》兩引,並無『唐逮』二字。《一切經音義》卷一、《華嚴經音義》卷四十六引及《玉篇》注竝作『及也』,則唐逮二字蓋後人增。」段玉裁注:「《隶部》曰:『隶,及也。』此形聲包會意。」章炳麟《小學答問》:「隶逮亦本一字,古文當祇作隶,自孳乳作逮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四反切徒再反頁碼第155頁,第4行,第1字述
唐逮,及也。從辵隶聲。
鍇注臣鍇按:《爾雅》:「逮、及、曁,與也。」又「遏、遾,逮也。」又曰「逮,及也。」義皆相通也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耐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87頁,第5字許惟賢第128頁,第11字
唐逮,
段注逗。
及也。
段注唐逮雙聲。葢古語也。《釋言》曰:遏遾逮也。《方言》曰:東齊曰蝎。北燕曰噬。逮通語也。
从辵。隶聲。
段注《隶部》曰隶,及也。此形聲包會意。徒耐切。古音在十五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及也。
唐、逮雙聲。
逮及。隶捕。唐、逮雙聲。
及也。隶捕。
白话解释
逮,唐逮,抓住。字形采用“辵”作边旁,采用“隶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金文從又持尾,會追捕野獸抓到了的意思,為「逮」之本字。戰國文字疊加義符「辵」,強調追捕的行動義,全字也就變成從辵、隶聲,聲符兼義,篆文、楷書同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逮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02頁,第18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52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2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72頁,第8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7頁,第4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30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408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01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50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41頁,第3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72頁,第13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51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500頁【補遺】第16359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202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54頁【崇文】第61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20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83頁,第5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398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92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