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酉集下 部首:邑部
武英殿刻本: 第3038頁,第5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269頁,第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255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:博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悲江切,𡘋音梆。《說文》:國也。《周禮・天官》:大宰掌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【註】大曰邦,小曰國。
义又,《釋名》:邦,封也。封有功于是也。《書・蔡仲之命》:乃命諸王邦之蔡。
义又,姓。《正字通》:明有邦嚴。
音又,引卜工切,音崩。《詩・小雅》「以畜萬邦」,叶上訩。【又】「保其家邦」,叶上同。又,〈大雅〉「御于家邦」,叶上恫,凡《詩》、《易》邦字𡘋同此音。
注解
〔邦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酉集下,康熙部首是邑部。
〔邦〕字拼音是b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丰、⻏。
〔邦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邑,丰声。古文从之、从田,会意。与封字从之、从土同意。本义是古代诸侯的封国、国家。
〔邦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bāng] ⑴ bāng ㄅㄤˉ 国
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𨚦的意思
基本释义
𨚦
◎同“邦”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博江切頁碼第206頁,第11字續丁孫
邦
異體邫、𨚚、𨚦、邦
國也。从邑𡴀聲。
𤰫
異體峀
古文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二反切北江反頁碼第528頁,第3行,第1字述
國也。從邑丰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古謂封諸侯爲邦,故《尚書》曰:『乃命諸王而邦之蔡。』漢諱邦,故兩漢無稱。張華《博物志》曰:『東夷有國,謂國爲邦,行酒爲行,觴秦之遺也。』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528頁,第4行,第1字述
古文。
鍇注臣鍇按:《春秋傳》曰:「分之土田陪敦,命之伯禽,封於少昊之虚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下反切博江切古音第九部頁碼第1129頁,第3字許惟賢第498頁,第5字
國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注曰:大曰邦,小曰國。析言之也。許云:邦,國也。國,邦也。統言之也。《周禮》注又云:邦之所居亦曰國。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。析言則國野對偁。《周禮》體國經野是也。古者城𩫏所在曰國,曰邑。而不曰邦。邦之言封也。古邦封通用。《書・序》云:邦康叔。邦諸矦。《論語》云:在邦域之中。皆封字也。《周禮》故書。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。邦謂土畍。杜子春改邦爲域。非也。
从邑。丰聲。
段注博江切。九部。
古文。
段注從㞢田。之適也。所謂往卽乃封。古文封字亦從之土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邦、封聲義一動一名而已。
邦、封聲義一動一名而已。⑴ 大曰邦,小曰國,封、邦音近。⑵
白话解释
邦,诸侯封国。字形采用“邑”作边旁,采用“丰”作声旁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邦”字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字形從丰從田,像植樹於田上,以會地界之意。《說文》古文承此字形而來。金文字形從邑、聲(為封字初文,本義也是植樹於土上以為地界)。從邑,表示封國之意。戰國文字字形從邑、丰聲,字從土已轉為橫線,而看不出從土構形。從篆文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邦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407頁,第1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522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40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61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53頁,第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904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564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378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337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60頁,第16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58頁,第11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2079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540頁【補遺】第1697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3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45頁【崇文】第217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829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73頁,第10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六冊,第24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629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