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26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25頁,第15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7頁,第15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徂臥切,音座 —— 行之對也。《禮・曲禮》:坐如尸。【又】虛坐盡後,食坐盡前。
义又,便坐,別坐之處。《前漢・文翁傳》:在便坐受事。
义又,《後漢・宣秉傳》:秉修高節,光武特拜御史中丞,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,京師謂之三獨坐。
义又,猶守也。《左傳・桓十二年》:楚伐絞,軍其南門。絞人爭出,驅楚役徒于山中,楚人坐其北門而覆其山下,大敗之。
义又,古者謂跪爲坐。《禮・曲禮》:先生琴瑟書策在前,坐而遷之㊟〔「琴瑟書策」,開明版作「書策琴瑟」。原文作:先生書策琴瑟在前,坐而遷之〕。【註】坐,跪也。
义又,《律》:有罪坐。《前漢・文帝紀》:除收帑相坐律令。
义又,罪人對理曰坐。《左傳・僖二十八年》:鍼莊子爲坐。
义又,釋氏大坐曰跏趺。《蓮華經》:結跏趺坐。
义又,與座通。《前漢・梅福傳》:當戸牖之法坐。【註】正座也。
义又,姓。見《姓苑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徂果切,音睉 —— 義同。〇【按】坐有上去二音,字韻諸書訓註皆同,惟《轉註古音》坐註引《史記・高帝紀》「遂坐上坐」正義云:前坐字,在果反;後坐字,在臥反。《字彙》行坐之坐讀上聲,非。《正字通》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,亦非。
义本作𡊎。《說文》:从土、从留省;土,所止也。隷作坐。
卷目:考證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愛日堂藏本: 第11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42頁,第6字
《左傳・桓十二年》楚人坐其北門,而覆其山下,大敗之。
謹照原文覆其山下改爲覆諸山下。
本作𡊎。《說文》从土从留省,土所止也。
謹照說文𡊎改𡋲。留改畱。
注解
〔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坐〕字拼音是zuò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从、;、𠦏、一。
〔坐〕字造字法是会意。《说文》古文作象形字,象两人坐在土上。本义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。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压在脚跟上。
〔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uò] ⑴ 古人双膝跪地,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,这是其本义,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⑵ 乘,搭⑶ 坚守,引申为常驻,不动:“楚人~其北门,而覆诸山下”。~庄。⑷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⑸ 把锅、壶等放在火上⑹ 物体向后施压力⑺ 介词,因,由于,为着:“停车~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。⑻ 副词(①空,徒然,如“胡为~自苦,吞悲仍抚膺”;②无故,自然而然,如“如若此,则盐必~长十倍”;③遂,即将,如“寒英~销落,何用慰远客”;④深,如“感此伤妾心,~愁红颜老”;⑤正,恰好,如“西村渡口人烟晚,~见渔舟两两归”)。⑼ 定罪⑽ 瓜果等植物结实⑾ 同“座”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坐的意思
坐
zuòㄗㄨㄛˋ基本解释
①古人双膝跪地,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,这是其本义,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。席地而~。~待。~垫。~骨。~化(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)。~禅。~功。~骑。
②乘,搭。~车。~船。
③坚守,引申为常驻,不动:“楚人~其北门,而覆诸山下”。~庄。
④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。~落。~北朝南。
⑤把锅、壶等放在火上。~锅。
⑥物体向后施压力。房顶往后~。
⑦介词,因,由于,为着:“停车~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。
⑧副词(①空,徒然,如“胡为~自苦,吞悲仍抚膺”;②无故,自然而然,如“如若此,则盐必~长十倍”;③遂,即将,如“寒英~销落,何用慰远客”;④深,如“感此伤妾心,~愁红颜老”;⑤正,恰好,如“西村渡口人烟晚,~见渔舟两两归”)。
⑨定罪。连~。反~。~赃(犯贪赃罪)。
⑩瓜果等植物结实。~瓜。~果。
⑪同“座”。
详细解释
动词
1.会意。《说文》古文作象形字,象两人坐在土上。本义:人的止息方式之一。古人席地而坐,坐时两膝着地,臀部压在脚跟上。
2.同本义。
sit;
像二人对坐土形。 —— 林义光《文源》坐而迁之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记》。疏:“坐通名跪,跪名不通坐也。”退而坐,取屦。 —— 《礼记·玉藻》受立、授立,不坐。 —— 《礼记·少仪》武坐致 右宪王。 —— 《礼记·乐记》。疏:“坐,跪也。”坐行而入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。注:“膝行也。”按,坐者,尻也,处也。古席地而坐,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,耸其体曰跪。跪,亦谓之启。跪可言坐,坐不可言跪也。侯生坐上坐。 ——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坐以待旦。 —— 《书·太早上》坐如尸。 —— 《礼记·玉藻》项王、 项伯东向坐, 亚夫南向坐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喻矣。 —— 《战国策·魏策》席不正不坐。 —— 《论语·乡党》坐语未讫。 —— 《汉书·赵尹韩张两王传》
3.现代在椅、凳出现后,凡将臀部置于椅、凳以支持身体的重量者皆为坐。
sit;
坐看霞色晚,疑是赤城标。 —— 孟浩然《舟中晓望》
坐地(坐下;坐着;坐在地上);坐堂(坐在堂上);坐上客(原指在坐宾客。后称受人礼遇为坐上客);坐啸(闲坐吟啸,无所事事);坐拜(跪拜);坐右(曲右足而坐);坐列(排列而坐。形容无斗志;坐在店铺内);坐思(坐着思念);坐起(安坐或起立;起身而坐);坐静(静坐修持);坐饮(入座宴饮);坐催(坐等催取)
4.引申为就坐,就任,包含“主持”、“掌管”的意思。
be seated;
二子在幄,坐射犬于外,既食而后食之。 —— 《左传》就打止灵霄宝殿,教他龙床坐不成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坐膺(荣膺;受封);坐办(清制,非常设机构中负责日常事务者);坐馆(任塾师或幕客)
5.定罪,由…而获罪。
be punished;
使与邾大夫坐。 —— 《左传·昭公二十三年》。注:“讼曲直也。”坐,罪也。 —— 《苍颉篇》遣郭威招诱 白承福入居 太原城中,以谋叛坐之,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,不留一个。 ——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》广汉虽坐法诛。 —— 《汉书·赵尹韩张两王传》广汉竟坐要斩。禹坐要斩。
妄坐(受冤枉而误判其罪);坐大辟(判为死刑);坐假(因受诬而获罪);反坐;连坐;坐法(犯法获罪);坐死(坐罪而被处死)
6.因…犯罪,触犯法律。
commit a crime;
又坐贼杀不辜、鞠狱故不以实、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。 —— 《汉书·赵尹韩张两王传》
7.居留,停留。
stay;
坐,止也。从土,从畱省。会意。土所止也。此与留同意。 —— 《说文》父子坐旅中,惝恍累日,因留过岁。 —— 清· 归庄《黄孝子传》
坐窝子(留在原处)
8.守,防守。
guard;
楚人坐其北门,而覆诸山下。 —— 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省外各府州县,皆有坐省家丁。 —— 徐珂《清稗类钞》
坐索(守候索取;守候催促);坐阵(守卫阵地);坐铺(守卫本铺。谓警戒);坐夜(守夜)
9.枪炮发射时由力的反作用而使枪炮向后移动 。
recoil;
步枪的坐劲不小
10.建筑物由于基础不稳固而下沉 。
sink;
这房子向下坐了
11.置放。放在或摆在指定的位置上 。
put;
坐一壶水;坐垫(安放在椅子、凳子上的垫子);坐钟(放在桌案上的时钟);把壶坐上
12.乘,搭 [机、船、车等] 。
travel by;
我走旱路坐车,走水路坐船,走泥路坐撬,走远路坐飞机、坐火车;坐马(供骑坐的马)
名词
1.坐儿,坐位。后来写作“座”。
seat;
坐中数千人。 —— 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请以剑舞,因击沛公于坐,杀之。 ——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置之坐上。设一虚坐。 —— 宋· 王谠《唐语林·雅量》满坐宾客。 —— 明· 高启《书博鸡者事》满坐寂然。 —— 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
满坐儿;这个剧场有五千个坐儿;坐上(座席上);坐上客(座席上的宾客)
2.一次连续坐着的时间 。
sitting;
一坐就读了一本书
连词
◎因为;由于 。
because;
停车坐爱枫林晚。——杜牧《山行》但坐观罗敷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陌上桑》坐谪兴国州判官。——《明史》
坐此解职;坐是(因是之故,因此);坐怀(因念,因而想到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徂臥切頁碼第454頁,第5字續丁孫
𡋲
止也。从土,从畱省。土,所止也。此與畱同意。
坐
異體𡊎、𡊂、𡉡
古文坐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象二人對坐土上形。」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甲骨文坐字,中島竦以為象人在席上而坐;李孝定贊成其說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徂可反頁碼第1067頁,第2行,第1字述
止也。從畱省,從土,所止也。
鍇注臣鍇曰:「會意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1067頁,第2行,第2字述
古文𡋲如此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徂臥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46頁,第4字許惟賢第1194頁,第1字
止也。
段注止,下基也。引申爲住止。凡言坐落,坐罪是也。引申爲席地而坐。《小雅》。不遑啓處。傳曰:啓,跪。處,居也。古謂跪爲啓。謂坐爲凥,爲處。凥俗作居。引申謂凡止箸爲坐。
从畱省。从土。
段注會意。徂臥切。十七部。
土,所止也。此與畱同意。
段注釋从土之意。从土不必土。猶畱从田不必田。皆謂所止也。故曰同意。
古文𡋲。
段注今古文行而小篆廢矣。止必非一人。故从二人。《左傳》。鍼《莊子》爲坐。凡坐獄訟。必兩造也。
白话解释
坐,停下休息。字形采用“土”和省略了“田”的“畱”会义。土,是止息的地方。此与“留”是同一个意思。,这是古文写法的 “坐”字。
字形解说
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?,止(停下歇息)也。从土,从畱省。」古人席地而坐,從土,表示歇息的地方。甲骨文「坐」字像人以膝著席,席地跪坐,臀部依附在腳跟之上。戰國楚簡「坐」字上承甲骨文,從「卩」從「工」,「工」形係㐁(ㄊㄧㄢˋ,蓆子)形的訛變。秦文字「卩」作兩人對坐之形,「工」形類化為「土」。《說文》篆文兩人相對之「ㄗ」形,與「卯」形混同,所以誤以為「从土,从畱省」。《說文》古文將左右跪坐人形,改為左右「立人」形,即楷書作「坐」的來源。漢隸承秦文字而將「ㄗ」訛變為「ㄙ」、「△」、「口」形。從甲骨文到楷書,「坐」字形構當是從二人、從土,以會「席地而坐」的意思。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
坐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99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57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61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03頁,第8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39頁,第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997頁,第5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345頁,第1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70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865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58頁,第3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79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774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216頁【補遺】第1798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69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95頁【崇文】第477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76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908頁,第2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566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232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1249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