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土部
武英殿刻本: 第527頁,第1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226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58頁,第7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滂禾切;《正韻》:普禾切,𡘋破平聲。《說文》:阪也。滇俗稱山嶺曰長坡,其岥岮高峻者曰相見坡。《唐書・翰林志》: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。
义又,飛坡。《朝野僉載》:晉元帝永昌中,秦州敷水店西坡,白日飛四五里,直塞赤水坡上,桑畦麥隴,依然不動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彼義切,音賁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土部。
〔坡〕字拼音是p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土、皮。
〔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土,皮声。本义是山地倾斜的地方。
〔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ō] ⑴ 倾斜的地方⑵ 倾斜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坡的意思
坡
pōㄆㄛ基本解释
①倾斜的地方。山~。下~。
②倾斜。~道。~降( jiàng )(①坡;②坡度)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土,皮声。本义:山地倾斜的地方。
2.同本义。
slope;
坡,陂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隰则有泮。 —— 《诗·卫风·氓》。传:“泮,坡也。”
山坡;上下坡;坡土(山坡地);坡陀(山势起伏的样子;不平坦;山;山坡);坡坂(倾斜的山坡);坡梁(方言。土冈,山冈);坡垅(丘陵);坡撇(鸨儿。开妓院的女老板)
3.平原;原野。
plain;
言阜者土山也,小堆曰阜,平原曰坡,坡高曰陇。 —— 宋· 韩拙《山水纯》
4.〈方〉∶低洼的大片田地 。
large low-lying field;
俺爹下坡了;坡野(田野;野外)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滂禾切頁碼第452頁,第17字續丁孫
坡
阪也。从土皮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六反切浦何反頁碼第1063頁,第6行,第1字述
阪也。從土皮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謂阪陀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滂禾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730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87頁,第1字
阪也。
段注《𨸏部》曰:坡者曰阪。此二篆轉注也。又曰:陂,阪也。是坡陂二字音義皆同也。坡謂其陂陀。《毛詩》。隰則有泮。傳曰:泮,坡也。此釋叚借之法。謂泮卽坡之雙聲叚借也。鄭不從其說。而易之曰讀爲畔。
从土。皮聲。
段注滂禾切。十七部。
白话解释
坡,有一定斜度的土坂。字形采用“土”作边旁,“皮”是声旁。
字形解说
從兩周金文、戰國文字到隸書、楷書,字形都是從土、皮聲。戰國文字構形變化較大,「土」、「立」形近通用,有的字形把「土」旁寫成「立」旁。有的字形則把形符「土」旁右移,和左形右聲的結構不同。又「寸」、「又」義近相通,聲符「皮」所從的「又」,有的寫成從「寸」。聲符「皮」形體演變經移位和訛變,直到秦文字把「皮」寫成「」(見〈新郪虎符〉「被」字偏旁和睡虎地秦簡《秦律雜抄》),和隸書已頗為形似。今臺灣標準字楷書寫作「坡」,聲符「皮」的寫法,正承篆文隸變後之字形。《說文‧土部》:「坡,阪也。」本義為斜坡。從土,表示和地勢之高低相關;從皮,是不示義的聲符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坡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896頁,第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153頁,第1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859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00頁,第11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537頁,第6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989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331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667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854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57頁,第1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576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4752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3169頁【補遺】第17981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996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190頁【崇文】第475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66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十冊,第200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1245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