壷

ㄏㄨˊ

11画

8

fpkg

gblm

bwka

40105

11画

8

12145251221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58F7

古同“壶”。古代宫中的道路,借指宫内:壸政。若用于名字还需谨慎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中 部首:士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56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243頁,第8

標點整理本: 第177頁,第33

廣韻》:戸吳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洪孤切,𡘋音胡 —— 夏商曰尊彝,周制用壷,有方圜之異。儀禮・燕禮》:卿大夫用方,直方爲義也。士旅食用圜,順命爲宜也。左傳・昭十五年》:晉荀躒如周葬𥠇后,除喪以文伯宴,樽以魯壷。

又,官名。周禮・夏官》:挈壷氏掌挈壷以令軍井,凡軍事,懸壷以序聚𣟄

又,《禮・投壷》〔註〕:諸侯卿大夫士皆用之。

又,唾壷。晉書・王敦傳》:敦酒後輒詠魏武樂府,以如意擊唾壷爲節。

又,壷蘆,瓜屬,俗作葫。詩・豳風》:八月斷壷。鶡冠子・學問篇》:一壷千金。

又,地名。壷關,在上黨,古黎侯國。前漢・武五子傳》:壷關三老茂上書。又,壷頭,在崇陽縣北。後漢・馬援傳》:援征五溪蠻,至下巂,卒于壷頭,卽此。禮・檀弓》:戰于臺駘。【註】臺當作壷。

又,山名。壷口山,在河東猗氏。書・禹貢》:既載,壷口〔「既載」上脫「冀州」二字,「壷口」下脫「治梁及岐」四字。原文作:冀州既載,壷口治梁及岐〕又,三壷。王子年《拾遺記》:東海中三山,一方壷,則方丈也,二蓬壷,則蓬萊也,三瀛壷,則瀛州也。

又,姓。晉大夫采邑,因爲氏,見《統譜》。又,壷丘,複姓。

又,叶呼古切,音虎。宋玉〈招魂〉:幸而得脫,其外曠宇些;赤蟻若象,元蠭若壷些。

又,叶羊洳切,音預。魏邯鄲淳〈投壷賦〉:敬不可久,禮成于𩜈,乃設大射,否則投壷。

說文》:昆吾圜器也。【徐曰】昆吾,紂臣,作瓦器。

注解

〔壷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中,康熙部首是士部

〔壷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士、󰑟

〔壷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hú] ⑴ 古同“壶”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壷的意思

ㄏㄨˊ

基本解释

古同“壶”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戶吳切頁碼345頁,第1

𡔲

異體壷、壺、𡔳𡙞

𡔲昆吾圜器也。象形。从大,象其蓋也。凡壺之屬皆从𡔲

附注高鴻縉《中國字例》:「字原象器形,上為其蓋,非从大……古代之壺則極類胡蘆,而附有裙足,頸旁並有兩耳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魂孤反頁碼839頁,第6行,第1

𡔲昆吾圜器也。象形。從大,象其葢也。凡壺之屬,皆從壺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昆吾,紂臣,作瓦器,大掩之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戸姑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980頁,第1許惟賢865頁,第10

𡔲昆吾圜器也。

段注《缶部》曰:古者昆吾作匋。壷者,昆吾始爲之。《聘禮》注曰:壷,酒尊也。《公羊傳》注曰:壺,《禮器》。腹方口圓曰壷。反之曰方壷。有爵飾。又《喪大記》狄人出壷,大《小戴記・投壺》,皆壷之屬也。

象形。

段注謂󰎹。

从大象其葢也。

段注奄下曰:葢也。大有餘也。戶姑切。五部。

凡壷之屬皆从壷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从大,象其蓋。

白话解释

壶:也叫“昆吾”,是一种圆球状的盛器。字形像圆形盛器的样子。字形采用“大”作边旁,“大”像盛器的盖子。所有与壶相关的字 都采用“壶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、金文、戰國文字及篆文諸形,都是上像壺蓋、中像器容與耳、下像底座的樣子,隸書則將壺蓋與器容、器耳的部分連筆變形。楷書則又據篆文之形,將其下的器容變作「」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規範字作「壶」。

壺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79頁,第1字
2陳昌治本第859頁,第7字
3黃侃手批第654頁
4說文校箋第441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409頁,第9字
6說文今釋第1479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520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030頁,第3字
9說文集注第2175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69頁,第16字
11標注說文第427頁,第3字
12說文注箋第3534頁,第3字
13說文詁林第10148頁【補遺】第17546頁
14通訓定聲第1586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878頁【崇文】第3509頁
16說文句讀第1421頁
17說文新證第771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842頁,第3字
19古字釋要第967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