奰

ㄅㄧˋ

18画

15

llld

wlwwk

lklg

60804

18画

15

252212522125221134

上下结构

基本区U+5970

壮大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丑集下 部首:大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600頁,第16

同文書局本: 第254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189頁,第26

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平祕切;《正韻》:毗意切,𡘋音備。說文》:壯大也。一曰迫也。

又,怒也,不醉而怒謂之奰。詩・大雅》:內奰于中國,覃及鬼方。【註】自近及遠,無不怨怒也。

本作𡚤从三目,三大,今省作奰。

注解

〔奰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丑集下,康熙部首是大部

〔奰〕字拼音是,上下结构,可拆字为𦋹、大

〔奰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bì] ⑴ 不醉而怒:“内~于中国。”⑵ 壮大:“食楮多力而~。”⑶ 迫:“到此但知山,尽忘水奔~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奰的意思

ㄅㄧˋ

基本解释

不醉而怒:“内~于中国。”

壮大:“食楮多力而~。”

迫:“到此但知山,尽忘水奔~。”

详细解释

形容词

怒而作气的样子。

be angry;

内奰于中国,覃及鬼方。 —— 《诗·大雅·荡》

奰怒(愤怒);奰屃(气盛作力的样子)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平祕切頁碼347頁,第13

𡚤

異體

𡚤壯大也。从三大三目。二目爲𥆞,三目爲𡚤,益大也。一曰迫也。讀若《易》虙羲氏。《詩》曰:「不醉而怒謂之𡚤。」

附注段玉裁改𥆞𡚇。徐灝注箋:「𡚤,隸省作奰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反切辨利反頁碼845頁,第2行,第1

𡚤壯大也。從三大、三目。二目爲𥆞,三目爲𡚤,益大也。一曰迫也。讀若《易》虙羲氏,《詩》曰:「不醉而怒謂之𡚤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下反切平祕切古音第-部頁碼1995頁,第1許惟賢871頁,第7

𡚤壯大也。从三大三目。

段注會意。

二目爲𡚇

段注𡚇各本作𥆞。誤。今正。

三目爲𡚤。益大也。

段注說會意之恉。張衡,左思賦皆用奰㞒字。而譌作贔屓。俗書之不正如此。㞒見《尸部》。臥息也。許器反。

一曰迫也。

段注別一義。

讀若易虙羲氏。

段注今《易・𣪠辭》作包犠氏。孟氏,京氏作伏戲。許作虙義。鄭大注,應氏《風俗通》同。虙古音讀如密。奰古音同。今音平祕切

詩曰:不醉而怒謂之奰。

段注《大雅・蕩》曰:內奰于中國。《毛傳》曰:不醉而怒謂之奰。於壯義,迫義皆近。不言詩傳曰者,猶書曰仁覆閔下則偁旻天。不言書傳。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,易曰井者法也。不言《易・說》也。
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
章太炎 (近代)

一曰迫也。「由𡚤于中國」訓迫為正。古旁溥猶膨脹,迫、溥音義同。

奰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84頁,第8字
2陳昌治本第864頁,第8字
3黃侃手批第659頁
4說文校箋第444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12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490頁,第1字
7說文約注第2537頁,第2字
8說文探原第5054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190頁,第2字
10說文標整第271頁,第14字
11標注說文第429頁,第11字
12說文注箋第3563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216頁【補遺】第17560頁
14通訓定聲第2354頁,第5字
15說文義證第883頁【崇文】第3529頁
16說文句讀第1431頁
17章授筆記第425頁,第2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905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973頁,第3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