帊

ㄆㄚˋ

7画

4

mhcn

lbau

liyi

47217

7画

4

2525215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5E0A

头巾、巾帕。在人名中无实际意义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寅集中 部首:巾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782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329頁,第13

標點整理本: 第270頁,第23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普駕切,音怕。說文》:帛二幅曰帊。廣韻》:幞也。通俗文》:帛三幅曰帊。帊,衣襆也。

又,《廣雅》:帳也。

又,《集韻》:披巴切,音葩 —— 殘帛。

注解

〔帊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寅集中,康熙部首是巾部

〔帊〕字拼音是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巾、巴

〔帊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pà] ⑴ 布三幅之稱。布單。《説文新附•巾部》:“帊,帛三幅曰帊。”⑵ 頭巾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帊,樸也。”《玉篇•巾部》:“帊,幞帊也。”《廣韻•禡韻》:“帊,帊幞。”⑶ 道士所披之衣。形類僧人袈裟。《廣韻•禡韻》:“帊,衣樸也。”⑷ 覆蓋物品的巾。南朝梁劉遵《繁華應令》:“金屏障翠被,藍帊覆薰籠。” 又覆盖。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以錦纏股,以紅帊首。”⑸ 帳子。《六書正譌•禡韻》:“帊,帳也。”⑹ 手帕。《三國志•魏志•王粲傳》:“觀人圍棊,局壞,粲為覆之。棊者不信,以帊蓋局,使更以他局為之, [pā] ⑴ 殘帛。《集韻•麻韻》:“帊,殘帛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帊的意思

1ㄆㄚˋ

基本解释

布三幅之稱。布單。《説文新附•巾部》:“帊,帛三幅曰帊。”

頭巾。《廣雅•釋器》:“帊,樸也。”《玉篇•巾部》:“帊,幞帊也。”《廣韻•禡韻》:“帊,帊幞。”

道士所披之衣。形類僧人袈裟。《廣韻•禡韻》:“帊,衣樸也。”

覆蓋物品的巾。南朝梁劉遵《繁華應令》:“金屏障翠被,藍帊覆薰籠。” 又覆盖。唐韓愈《元和聖德詩》:“以錦纏股,以紅帊首。”

帳子。《六書正譌•禡韻》:“帊,帳也。”

手帕。《三國志•魏志•王粲傳》:“觀人圍棊,局壞,粲為覆之。棊者不信,以帊蓋局,使更以他局為之,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两幅宽的帛。

silks in double width;

帊,帛三幅曰帊。 —— 《说文新附》。郑珍新附考:“三者二之误”。

2.头巾 。

scarf; kerchief;

帊头(幞头)

3.巾帕。

handkerchief;

棋者不信,以帊盖局,使更以他局为之。 —— 《三国志·魏志》

4.道士所披之衣 [Taoist priest’s robe]。

见其散发被黄巾帊。 —— 《南史·隐逸传上》

5.覆盖物品的巾。

a piece of cloth(used as a cover);

以黄纹帊蔽之。 —— 《太平广记》

2ㄆㄚ

基本解释

殘帛。《集韻•麻韻》:“帊,殘帛。”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下反切普駕切頁碼254頁,第21

帊帛三幅曰帊。从巾巴聲。

帊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500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638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488頁
4說文校箋第322頁,第13字
5說文考正第307頁,第15字
6說文今釋第1109頁,第2字
7說文探原第3931頁,第1字
8說文集注第1637頁,第1字
9說文標整第197頁,第22字
10標注說文第317頁,第10字
11說文注箋第2606頁,第1字
12說文詁林第7857頁
13古字詁林第七冊,第207頁,第1字
14古字釋要第753頁,第12字
15新附通誼第31頁,第4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