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卯集上 部首:心部
武英殿刻本: 第913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381頁,第16字
標點整理本: 第325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:與之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盈之切;《正韻》:延知切,𡘋音飴。《爾雅・釋言》:悅也。《說文》:和也。《玉篇》:樂也。《禮・內則》:下氣怡色。《論語》:兄弟怡怡。
义又,姓。周怡峰,本姓默合,避難改焉。
义又,通作台。《史記・序傳》:諸呂不台,言不爲人所怡悅也。
注解
〔怡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卯集上,康熙部首是心部。
〔怡〕字拼音是yí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忄、台。
〔怡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心,台( yí )声。本义是和悦的样子。
〔怡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í] ⑴ 和悦,愉快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怡的意思
怡
yíㄧˊ基本解释
◎和悦,愉快。~色(容色和悦)。~声(语声和悦)。~和。~乐( lè )。~神。~悦。~目(快意于所见,悦目)。心旷神~。
详细解释
形容词
1.形声。从心,台( yí )声。本义:和悦的样子。
2.同本义。
cheerful; happy;
怡,和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公乃为诗以怡王。 —— 《书·金传》。郑注:“悦也。”下气怡色。 —— 《礼记·内则》。注:“悦也。”有庆未尝不怡。 —— 《国语·周语》[亲稚]狗之事大矣,而主之色不怡,何也? —— 《国语》怡然自乐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心旷神怡。 —— 宋·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
怡心(和悦心情);怡目(悦目);怡怡(怡悦神情);怡情(怡悦心情);怡魂(使精神愉快);怡养(和乐);怡声(犹柔声);怡颜(和悦的容颜);怡宁(安宁)
3.喜乐的,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。
pleasant;
怡,乐也。 —— 《尔雅》眄庭柯以怡颜。 —— 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怡色;怡愉(喜悦);怡裕(安乐,欢乐);怡畅(欢畅);怡荡(怡悦放荡);怡乐(安乐,快乐);怡穆(愉悦和睦);怡怿(愉悦;快乐)
4.[名]∶姓。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與之切頁碼第351頁,第5字續丁孫
怡
和也。从心台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反切寅之反頁碼第852頁,第7行,第3字述
和也。從心台聲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下反切與之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13頁,第4字許惟賢第879頁,第10字
龢也。
段注各本作和。今正。龢者,調也。《玉篇》曰:怡者,悅也。樂也。古多叚台字。《禹貢》。祗台德先。鄭注云:敬和。
从心。台聲。
段注與之切。一部。
白话解释
怡,心情和平愉悦。字形采用“心”作边旁,采用“台”作声旁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篆文,從篆文到隸、楷,字形都是從心,表示內心的狀態;台聲,表示音讀。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怡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691頁,第17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873頁,第7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66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49頁,第4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16頁,第18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505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561頁,第4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100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214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74頁,第24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34頁,第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600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0319頁【補遺】第17573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686頁,第2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893頁【崇文】第356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446頁 |
17 | 古字詁林 | 第八冊,第971頁,第2字 |
18 | 古字釋要 | 第981頁,第8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