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220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09頁,第1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455頁,第8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側八切,音紮。《說文》:牒也。【徐曰】牒亦木牘也。《爾雅・釋器》〔疏〕:古未有紙,載文於𥳑,謂之𥳑札。《中庸・方策》〔註〕:𥳑、札、牒、畢,同物而異名;札,木𥳑之薄小者也。《釋名》:札,櫛也,編之如櫛齒相比也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請爲天子遊獵之賦,上令尚書給筆札。
义又,甲葉也。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: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穿七札焉。
义又,夭死爲札。《左傳・昭二年》:民不夭札。
义又,《釋名》:撥水之櫂曰札,形似札也。
音又,《集韻》:一黠切,音軋 —— 報也。
音又,叶側瑟切,音櫛。〈古詩十九首〉:客從遠方來,遺我一書札;上言長相思,下言久離別。
义《正譌》:俗作扎,非。
卷目:考證・辰集中 部首:木部
愛日堂藏本: 第274頁,第1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650頁,第2字
《左傳・成十六年》養由基蹲甲而射之,穿七札焉。
謹照原文穿改徹。
《左傳・昭二年》民不夭札。
謹照原文二年改四年。
注解
〔札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札〕字拼音是zhá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乚。
〔札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札声。本义是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。
〔札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á] ⑴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⑵ 信件⑶ 旧时的一种公文⑷ 夭死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札的意思
札劄
zháㄓㄚˊ基本解释
①古时写字的小木筒。~记。
②信件。手~。信~。
③旧时的一种公文。~子。
④夭死。
详细解释
名词
1.形声。从木,札声。本义: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。
2.同本义。
wooden strip;
札,牒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皆一札十行,细书成文。 —— 《后汉书·循吏传》卿有札书。 —— 《汉书·郊祀志上》上令尚书给笔札。 —— 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上》上许,令尚书给笔札。 ——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郡国诸户口黄籍,籍皆用一尺二寸札,已在官役者载名。 —— 《太平御览》
3.古代公文的泛称 。
official document;
札子(古代官方公文的一种);札付(官府上行下的文书,多指手谕);札吏(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使员);札委(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);札书(牒,公文);札函(奏折);札稿(文稿);札牍(借指簿册)
4.引申为书信。
letter;
客从远方来,遗我一书札。 —— 《古诗十九首》
札帙(犹书函、书套);札诲(赐函教诲。旧时书信套语);札翰(书信)
5.疫病。也指遭瘟疫死亡。
plague;
大札则不举。 —— 《周礼》土气和,亡札厉。 —— 《列子》
札荒(瘟疫与灾荒);札丧(因疫病死亡);札厉(因疫病死亡);札瘟(因疫疠、疾病而死);札手风(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。亦比喻醒态)
动词
1.拔出;拔除。
pull out;
毫末不札,将寻斧柯。 —— 《孔子家语》
2.夭死。
die young;
疠疾不降,民不夭札。 —— 《左传》
3.书写 。
write;
札记
4.缠绕;捆,绑 。
bind;
札裹(收拾;打扮);札缚(结扎;捆缚);札合(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);札足(缠足);札抹(犹缠束);札实(牢靠稳固)
5.同“扎”。刺。
prick run or stick;
语来言去各仇恨,棒迎拐架当心札。 —— 《西游记》
6.同“炸”。
deep-fry;
刽子手将一把铁笊篱,在油锅里捞,…又奏道:“和尚身微骨嫩,俱札化了。” —— 《西游记》
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側八切頁碼第192頁,第3字續丁孫
𣎷
異體札
牒也。从木𠃉聲。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一反切側滑反頁碼第487頁,第4行,第1字述
牒也。從木乙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牒亦木牘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六上反切側八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1059頁,第2字許惟賢第466頁,第7字
牒也。
段注《片部》曰:牒,札也。二字互訓。長大者曰槧。薄小者曰札,曰牒。《釋名》曰:札,櫛也。編之如櫛齒相比也。《司馬相如傳》曰:上令尚書給筆札。師古曰:札,木𥳑之薄小者也。
從木。乙聲。
段注側八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牒也。引申為奏札、札子、信札。
字形解说
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。戰國文字從木、乙聲。「木」本為樹,引申為木片、木板;「乙」為肋骨,形體細長,於此比擬表示細長的意思。「木」、「乙」相合乃指細長的木板。篆文、隸書與楷書,構形皆與戰國文字無異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。
札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78頁,第16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91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79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45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37頁,第5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841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480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320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242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50頁,第7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43頁,第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952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6163頁【補遺】第1690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754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510頁【崇文】第203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770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251頁,第6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949頁,第2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590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