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画

3

iag

em

vbi

31112

6画

3

44112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C5F

指江山、江河,取名象征宽阔永存。江河湖海,用于姓名多指人书生意气、知识渊博、清风闲雅之气,亦有努力拼搏之意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449頁,第4

同文書局本: 第606頁,第4

標點整理本: 第554頁,第3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𡘋古雙切,音杠 —— 水名。風俗通・山澤篇》:江者,貢也 —— 出珍物可貢獻也。釋名》:江,共也 —— 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說文》:水,出蜀湔氐徼外岷山入海。書・禹貢》:岷山導江。家語》: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,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

又,《書・禹貢》:三江既入。韋昭《國語註〔即韋昭《國語注〕:吳松江、錢塘江、浦陽江。郭璞《山海經註》:岷山,大江水所出;崍山,南江水所出;崌山,北江水所出 —— 南江、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。庾闡〈揚都賦〉〔註〕: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松江爲三。前漢・地理志》〔註〕:三江,謂北江、中江、南江。

又,九江,在荆州。書・禹貢》:九江孔殷。【正義】江以南水無大小,俗人皆呼爲江。

又,州名。春秋時爲吳楚地,秦爲九江郡,晉爲潯陽郡,卽古江州。地理通釋》:漢九江郡,本在江北,而今所謂江州者,實武昌郡之柴桑縣;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,又自江北徙治江南,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;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,實非古江州地也。

又,姓。本伯益之後,爵封于江,後以國爲氏。

又,星名。史記・天官書》:天潢旁江星,江星動,人渉水。

又,帝江,神鳥,出天山,識歌舞。見《山海經》。

又,《韻補》叶古紅切,音公。楚辭・九章》:將運舟而下浮兮,上洞庭而下江;去終古之所居兮,今逍遙而來東。今滇語呼江爲公,又名江魚爲公魚。

注解

〔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江〕字拼音是jiāng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工

〔江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水,工声。本义是长江的专称。

〔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jiāng] ⑴ 大河的通称⑵ 特指中国长江⑶ 姓。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江的意思

jiāngㄐㄧㄤ

基本解释

大河的通称。~山。~河。~天。~干( gān )(江边)。~心补漏(喻错过时机,补救已迟)。

特指中国长江。~防。~汉。~淮。~左(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,亦指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)。~右(a.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,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;b.旧时江西省的别称)。~东(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,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)。~表(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)。

姓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形声。从水,工声。本义:长江的专称。

2.同本义。

Changjiang River;

江,江水也。?江之永矣。 —— 《诗·周南·汉广》滔滔江汉。 —— 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江上几人在,天涯孤棹还。 —— 温庭筠《送人东归》江间波浪兼天涌,塞上风云接地阴。 —— 杜甫《秋兴八首》

江汉(长江与汉水);江水(即长江);江左烟霞(江东的山水风景。江左指今江苏、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);江陵(县名。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、长江沿岸。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)

3.江河的通称。

river;

南方的河流多称“江”,如:“珠江”、“沅江”;北方的河流多称“河”,如:“洛河”、“渭河”、“漳河”何江也?有丹徒大江,有 钱塘浙江,有 吴通陵江。 —— 《论衡·书虚》至江,江上有一渔父乘船。 —— 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

江口(江水与他水会流处);江燕引雏(江边的燕子,为避灾祸,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);江州车儿(一种独轮推车)

4.江苏省的简称 。

Jiangsu province;

江浙。

5.中国古国名 Jiang state。嬴姓,在今河南正阳西南,公元前623年灭于楚。

6.是中古州名 Jiang prefecture。晋置,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。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。

7.姓。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雙切頁碼359頁,第8

異體𣲅

江水。出蜀湔氐徼外崏山,入海。从水工聲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溝降反頁碼874頁,第2行,第1

江水出蜀湔氐徼外㟭山,入海。從水工聲。

鍇注臣鍇按:《漢書》:「蜀郡湔氐道。㟭山在西徼外,江所出。東南入海,過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里。」

鍇注又按:《周禮》:「揚州其川三江。」㟭山爲大江,至九江爲中江,至徐州爲北江。出㟭山若瓮口,今益州建寧漏江縣,濳行地底數里,至楚都廣十里,名南江。初在犍爲與靑水、汶水合;至雒縣與雒水合;東北至巴郡,與涪水、漢水、白水合;東至長沙,與澧、沅、湘合,顏延之所謂三湘淪洞庭者也;至江夏與沔水合。至潯陽,分爲九道,東會于彭蠡澤,經蕪湖爲中江。至南徐州,名北江,入海。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雙切古音第九部頁碼2067頁,第1許惟賢905頁,第2

江江水。出蜀湔氐徼外崏山。入海。

段注蜀郡湔氐道,二志同。《前志》曰:湔氐道,《禹貢》崏山在西徼外。江水所出。東南至江都入海。過郡九。行七千二百六十里。今本九作七。行七千作行二千。今依徐鍇所引正。過郡九者,蜀郡,犍爲,巴郡,南郡,長沙,江夏,廬江,丹陽,廣陵國也。湔氐徼外崏山,卽《禹貢》岷山。《封禪書》謂之瀆山。李膺益州記謂之羊膊嶺。今四川龍安府松潘㕔卽松潘衞衞北二百三十里大分水嶺是也。流經茂州,成都府,眉州,嘉定府,敘州府,瀘州,重慶府,忠州,夔州府,湖廣之宜昌府,荆州府,岳州府,武昌府,漢陽府,黃州府,江西之九江府,江南之安慶府,池州府,太平府,江寧府,鎭江府,常州府諸境。至北岸通州,南岸蘇州府昭文縣境入海。此《禹貢・漢志》所謂北江入海也。

从水。工聲。

段注古雙切。九部。

白话解释

江,南方大河。源出蜀湔氐徼外崏山,下游入海。字形采用“水”作边旁,“工”是声旁。

字形解说

從金文、戰國文字、篆文到隸書、楷書,江的字形都是從水、工聲。從水,表示與水相關;工聲,表示音讀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
江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10頁,第7字
2陳昌治本第902頁,第6字
3黃侃手批第684頁
4說文校箋第462頁,第8字
5說文考正第428頁,第8字
6說文今釋第1549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633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5258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28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82頁,第8字
11標注說文第448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3687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0575頁【補遺】第17601頁
14通訓定聲第171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918頁【崇文】第3669頁
16說文句讀第1490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9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002頁,第5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