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字典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武英殿刻本: 第1500頁,第6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28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76頁,第6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竹角切,音斲。《說文》:流下滴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瀧涿謂之霑𣿙。
义又,擊也。《周禮・秋官》:壷涿氏,掌除水蟲。【註】壷,瓦鼓;涿,擊之也。
义又,水名,出上谷涿鹿縣。《水經注》:淶水,東逕涿縣故城,下與涿水合。
义又,州名。《地理通釋》:涿州,本漢涿郡。
义又,涿鹿,山名。《廣輿記》:北直保安州,秦屬上谷郡,漢曰涿鹿城 —— 西南有涿鹿山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徒谷切,音牘 —— 義同。
音又,直角切,音濁 —— 地名。一曰澤名。亦作濁。
义《玉篇》亦作𣄻,《集韻》或作湪。
注解
〔涿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。
〔涿〕字拼音是zhuō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豖。
〔涿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uō] ⑴ 〔~鹿〕⑵ 〔~州〕地名,均在中国河北省。⑶ 水滴。
五行相同的字
更多笔画相同的字
更多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竹角切頁碼第371頁,第29字續丁孫
涿
流下滴也。从水豖聲。上谷有涿縣。
𣄻
奇字涿从日、乙。
附注段玉裁注:「乙蓋象滴下之形,非甲乙字。」姚文田、嚴可均校議:「涿縣當作『涿鹿縣』,此脫『鹿』字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輟角反頁碼第910頁,第2行,第2字述
流下滳也。從水豖聲。上谷有涿縣。
鍇注臣鍇曰:「豖音畜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910頁,第3行,第1字述
奇字涿從日、乙。有涿鹿縣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竹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228頁,第5字許惟賢第970頁,第1字
流下滴也。
段注《周禮》壼涿氏注。壼,瓦𡔷也。涿,擊之也。按擊瓦𡔷之聲如滴然。故曰壼涿。今俗謂一滴曰一涿。音如篤。卽此字也。又作沰。音當洛反。《廣雅》。沰,磓也。崔寔書。上火不落。下火滴沰。《周禮・掌舍》注云:柜受居澑水涑橐者也。橐卽沰之假借。
从水。豖聲。
段注竹角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上谷有涿鹿縣。
段注鹿字各本奪。今補。涿縣在涿郡。不在上谷也。《地理志》上谷郡涿鹿,今涿鹿。故城在直隸宣化府保安州南。明志謂之軒轅城。涿郡涿,今涿縣。故城在順天府涿州州治。
奇字涿。
段注古文奇字也。
从日乙。
段注从日者,謂於日光中見之。乙葢象滴下之形。非甲乙字。
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
古音舌頭,故讀如篤,與滴雙聲。引申為生殖器,由流下滴引申。《爾雅》「白州」,《内則》「鼈去醜」,皆由涿音轉。又為𧱦,《國語》「日月會于[龍]𧱦」。此字《說文》無。
古舌上歸舌頭,讀竺。今俗語猶谓一滴曰一涿,正同古音。
舌上音讀作舌頭音,讀篤。
涿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735頁,第1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939頁,第8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708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486頁,第2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443頁,第18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1622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2755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5506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2371頁,第4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293頁,第5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469頁,第4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3926頁,第3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11049頁【補遺】第17677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1521頁,第3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975頁【崇文】第3897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586頁 |
17 | 章授筆記 | 第461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九冊,第176頁,第1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1034頁,第1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