澨

shì ㄕˋ

17画

13

itaw

ehmo

vmoo

38118

16画

13

4413143141234341

左右结构

基本区U+6FA8

堤岸。生僻字,若用于名字还需谨慎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上 部首:水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555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653頁,第5

標點整理本: 第601頁,第1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時制切,音誓。說文》:𡌨增水邊,土人所止者。楚辭・九歌》:夕濟兮西澨。

又,水名。書・禹貢》:過三澨,至于大別。

又,《集韻》:以制切,音曳 —— 義同。

又,《韻補》叶食列切,音舌。江淹〈擬古〉詩:身名竟誰辨,圖史終磨滅;且汎桂水湖,映月遊海澨。

注解

〔澨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澨〕字拼音是s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筮

〔澨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ì] ⑴ 堤岸。⑵ 〔~水〕古河名。⑶ 水边地,涯岸:“夕济兮西~。”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澨的意思

shìㄕˋ

基本解释

堤岸。

〔~水〕古河名。

水边地,涯岸:“夕济兮西~。”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水名 Shi River。在湖北省境。

过三澨,至于 大别。 —— 《书·禹贡》。 左传:“句澨、雍澨、薳澨,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。”

2.水边。

waterside;

澨,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也。从水,筮者。 —— 《说文》则决睢澨。 —— 《左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水涯也。”夕济兮西澨。 —— 《楚辞·湘夫人》方舆之内,山陬海澨,丽土之毛,足以活人者多矣。 —— 明· 徐光启《甘薯疏序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時制切頁碼370頁,第20

𥱒

異體

𥱒埤增水邊土。人所止者。从水筮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過三澨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一反切時制反頁碼907頁,第3行,第2

𥱒埤増水邊土,人所止者。從水筮聲。《夏書》曰:「過三澨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一上反切時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2219頁,第3許惟賢966頁,第1

𥱒埤增水邊土,人所止者。

段注《土部》曰:埤,增也。增,益也。酈善長曰:《左傳》文十六年。楚軍次於句澨。定四年。左司馬戍敗吳師於雍澨。昭二十三年。司馬薳越縊於薳澨。服䖍或謂之邑,又謂之地。京相璠,杜預亦云:水際及邊地名也。今南陽淯陽二縣之閒淯水之濱,有南澨北澨矣。

从水。筮聲。

段注筮小篆作𥷂時制切。十五部。

《夏書》曰:過三澨。

段注《禹貢》文。《水經》曰:三澨地在南郡邔縣北沱。酈注云:地說曰:沔水東行過三澨。合流觸大別山阪。故《馬融》,鄭玄,王肅,孔安國等咸以爲三澨水名也。惟許愼說異。按《水經》釋爲地,與許合。《水經》者,或謂桑欽所作。然則許正用孔氏古文尚書說也。

澨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733頁,第6字
2陳昌治本第935頁,第9字
3黃侃手批第706頁
4說文校箋第482頁,第14字
5說文考正第442頁,第7字
6說文今釋第1615頁,第6字
7說文約注第274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5478頁,第2字
9說文集注第2362頁,第3字
10說文標整第292頁,第2字
11標注說文第467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391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1007頁【補遺】第17671頁
14通訓定聲第2674頁,第2字
15說文義證第970頁【崇文】第3877頁
16說文句讀第1577頁
17古字詁林第九冊,第154頁,第1字
18古字釋要第1029頁,第9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