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画

dgty

ik

gds

43800

4画

1344

单一结构

基本区U+72AC

指狗。狗:猎犬,警犬。字义带有歧义,若用于名字还需谨慎。

康熙字典

卷别 :正文・巳集下 部首:犬部

武英殿刻本: 第1688頁,第3

同文書局本: 第705頁,第27

標點整理本: 第658頁,第72

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𡘋𥌭切,圈上聲。說文》:狗之有縣蹏者也,象形。孔子曰:視犬之字,如畫狗也。𡌨》:傳曰:犬有三種,一者田犬、二者吠犬、三者食犬。食犬若今菜牛也。書・旅獒》:犬馬非其土性不畜。禮・曲禮》:效犬者,左牽之。【疏】狗、犬通名。若分而言之,則大者爲犬,小者爲狗,故〈月令〉皆爲犬,而《周禮》有犬人職、無狗人職也。但〈燕禮〉亨狗,或是小者,或通語耳。

又,《禮・曲禮》:犬曰羹獻。周禮・秋官・司𡨥》犬人〔疏〕:犬是金屬,故連類在此。犬有二義,以能吠止人則屬艮,以能言則屬兌。

又,《史記・司馬相如傳》:其親名之曰犬子。

又,《左傳・隱八年》:遇於犬丘。【註】犬丘,垂也,地有兩名。

注解

〔犬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下,康熙部首是犬部

〔犬〕字拼音是quǎn,独体字。

〔犬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“犬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是狗。

〔犬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quǎn] ⑴ 狗

五行相同的字

更多

笔画相同的字

更多

犬的意思

quǎnㄑㄩㄢˇ

基本解释

狗。猎~。警~。~马之劳。~牙交错。~子(谦辞,对人称自己的儿子)。桀~吠尧(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)。

详细解释

名词

1.象形。“犬”是汉字部首之一。本义:狗。

2.同本义。古时特指大狗,后来犬、狗通名。

dog;

犬,狗之有县蹏者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视犬之字如画狗也。 —— 《说文》效犬者,左牵之。 —— 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:“大者为犬,小者为狗。”食麻与犬。 —— 《礼记·月令》时则有犬祸。 —— 《洪范五行传》犬坐于前。 —— 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牧羊犬;猎犬;警犬;玩赏犬;挽曳犬;皮肉用犬;犬羊(狗和羊);犬马(狗和马);犬人(官名。周礼秋官之属。掌理犬牲的官员);犬服(古代车上用犬皮制成的兵器袋)

3.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词 。

dog;

犬妇(对人谦称儿媳妇);犬马之齿(谦称自己的年龄);犬儿(犹言小奴才);犬马(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;喻小人)

4.称自己的儿子(谦称)。

my son;

这是第二小犬,名叫宝玉。 —— 《红楼梦》

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上反切苦泫切頁碼328頁,第8

犬狗之有縣蹏者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「視犬之字如畫狗也。」凡犬之屬皆从犬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九反切睽畎反頁碼806頁,第1行,第1

犬狗之有縣蹏者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「視犬之字如畫狗也。」凡犬之屬,皆從犬。

鍇注臣鍇曰:「蹏,足趾高,象犬之長體垂耳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上反切苦泫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890頁,第1許惟賢825頁,第8

犬狗之有縣蹏者也。

段注有縣蹏謂之犬。叩氣吠謂之狗。皆於音得義。此與後蹄廢謂之彘。三毛聚居謂之豬。竭尾謂之豕。同明一物異名之所由也。《莊子》曰:狗非犬。司馬彪曰:同實異名。夫異名必由實異。君子必貴游藝也。

象形。

段注苦泫切。十四部。

孔子曰:視犬之字。如畫狗也。

段注又曰:牛羊之字以形聲。今牛羊犬小篆卽孔子時古文也。觀孔子言,犬卽狗矣。渾言之也。

凡犬之屬皆从犬。

白话解释

犬 ,是悬蹄腾扑的狗。象形。孔子说:“看‘犬’这个字,字形就像是在画狗。”所有与犬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犬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像其側面直立之形,上像頭,右像軀,中像腹,左像二腳,下像尾,正像犬形,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金文三例,其一、二例純以圖象表現,自屬象形;第三形承之甲文,應可歸於象形。戰國文字二例,稍變其形,然大抵承之金文應無問題。訖於篆文,犬形純以線條示意,改易不少,唯對照甲文來看,仍可知其上像犬頭,左像腳,右像身、尾,應屬象形。字經隸書,形變作,楷書沿之,全然違離原形,如不上溯甲骨、金文的形體,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。

犬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646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816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623頁
4說文校箋第418頁,第11字
5說文考正第389頁,第14字
6說文今釋第1407頁,第3字
7說文約注第2403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4819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207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256頁,第6字
11標注說文第405頁,第1字
12說文注箋第3365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9734頁【補遺】第17479頁
14通訓定聲第3233頁,第3字
15說文義證第844頁【崇文】第3373頁
16說文句讀第1350頁
17說文新證第750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八冊,第563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929頁,第5字